第130章 固本培元:战后筹谋与工业革新之路(2 / 2)

化工厂的筹建同样谨慎。林远先命人在泉州试办小型作坊,将提炼火油的技术转化为分离硝石、硫磺的工艺,反复试验半年,才将成熟方案上报朝廷。万历皇帝特批:\"化工之术,关乎社稷安危,非经工部核验,不得外传。\"于是,林远在厂区外围筑起三丈高墙,进出皆需查验腰牌,连运送原料的车马,都要经过严格搜检。

真正改变生产模式的\"流水线作业法\",更是层层报备。林远将火器制造的工序拆解图呈交御前,详细说明每个工匠专精一道工序的益处。万历皇帝命司礼监太监实地考察,确认效率提升后,才下诏推广。算术师们每日记录产量、损耗,数据按月呈报户部,接受核查。

然而,技术封锁与资金监管的矛盾始终存在。当工匠们研制出更高效的渗碳工艺时,林远既想保密,又需向朝廷报备。最终,他将核心配方编成密语,藏在《天工开物》的批注中,仅少数亲信知晓破译之法;而工坊的每一笔开支,都要附上工部的印信与账房先生的画押。

这日,林远站在新建的了望塔上,看着钢铁厂的高炉喷吐着赤红火焰,化工厂的蒸馏塔升起袅袅白烟。朝廷派来的监工正在清点原料,工部官员则在查验新制的蒸汽传送带。海风卷起他的官袍,他望着远处海面上游弋的战船,低声对身旁的陈武说:\"这些厂子,既是强国之基,也是缚手之茧。但为了大明的未来,再难也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