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固本培元:战后筹谋与工业革新之路(1 / 2)

马六甲的捷报传入紫禁城时,万历皇帝正在批阅边疆奏折。林远捧着染血的战报与缴获的葡萄牙图纸,在文华殿外候旨时,听见殿内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叹——葡军蒸汽弩炮的精巧设计,气压触发炸弹的图纸,让满朝文武面色凝重。

\"林卿,此等奇技,当真可学?\"万历皇帝展开图纸,目光落在蒸汽装置的复杂结构上。林远叩首道:\"陛下,马六甲一战,臣军虽胜,却暴露诸多不足。葡萄牙人将蒸汽与机械结合,我大明若不迎头赶上,他日必受掣肘。恳请设立官办钢铁厂与化工厂,仿制改良彼等技术。\"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炸开锅。工部尚书急谏:\"陛下!开厂耗资巨大,且冶炼、化工之术,向由民间操持,若收为官办,恐乱祖制!\"林远却不慌不忙展开一卷《富国策》:\"臣已算清账目。钢铁厂可炼制优质兵器,节省军备开支;化工厂产出的硝石、硫磺,不仅可制火药,更能用于民生。待工坊成熟,每年可增收税银百万两!\"

见皇帝仍有疑虑,林远又呈上密信:\"葡萄牙人已在波斯湾建炼油工坊,若我大明不抢先布局,日后中东石脂水贸易,必被其垄断。北疆女真亦在仿制火油喷筒,技术外流之险,迫在眉睫!\"万历皇帝沉吟良久,朱笔一挥:\"准奏。着林远协同工部,督办钢铁、化工二厂,所需钱粮,暂从内帑与市舶司关税支取。\"

获得旨意后,林远立即在天津卫海河之畔圈地建厂。他手持工部颁发的勘合文书,召集各地匠户:\"凡入厂者,皆为匠籍,月俸三倍于民间,子孙可入物流学堂学艺。\"消息传开,应者云集,甚至有西洋传教士携冶炼图谱求见,愿以技术换通商之权。

钢铁厂的建设严格遵循朝廷规制。林远将设计图呈交工部审核,每个高炉的尺寸、鼓风装置的规格,都经工部员外郎反复验算。为确保质量,他还设立\"监造司\",由朝廷委派的官员与工坊耆老共同监管。当第一座双层陶砖高炉点火时,工部侍郎亲自到场,用皇帝御赐的\"考工尺\"丈量炉体,确认无误后,才准许开炉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