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余韵(前1046-牧野)(1 / 2)

牧野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林羽踩过焦土,在殷墟废墟中捡到半片甲骨文。系统警报骤起:“检测到齿轮组织在周代礼器中植入伪造铭文,试图制造‘商周易代乃文明倒退’的伪史。”他抬头望去,周人正将殷商青铜器搬上牛车,某件鼎器内壁的刻痕泛着异样的青光。

“且慢!”林羽拦住工匠,用指尖丈量鼎身纹饰,“此鼎乃商晚期‘司母戊’同类器,纹饰为蝉纹与云雷纹组合,周人断无此工艺。若刻上周公铭文,后世必误认为商代青铜技艺失传于周。”监工的周官皱眉:“先生何知商代典章?”林羽指向燃烧的商宫方向:“商人重鬼神,周人重礼乐,文明代兴如日月交替,岂可厚此薄彼?”

深夜,他潜入临时铸造坊,果然发现齿轮组织的工匠正在用酸液腐蚀鼎纹。当他打翻熔炉阻止篡改时,系统传来周武王的声音:“闻先生通晓夏商周之变,某有一问:殷鉴不远,周何以兴?”林羽从炭火中捡起未熔的青铜碎片,上面的“天命玄鸟”图腾与周人的“凤鸣岐山”竟隐约相合:“以商为鉴,非尽毁其文明,乃取其精华。此鼎当刻‘殷周同源’,方不负万千匠人之心。”

书院薪火(1175·鹅湖书院)

朱熹与陆九渊的辩论正酣,林羽站在听讲的学子中间,忽然发现某生递上的札记里,“格物致知”四字旁批注着扭曲的释义:“须摒弃旧籍,唯西学是从。”系统提示:“齿轮组织借程朱理学之争,植入‘中国哲学落后论’。”

“敢问陆先生,”林羽举手提问,“心学强调‘发明本心’,若本心蒙尘,何以辨西学之真伪?”陆九渊抚掌而笑:“小友此问,切中要害。吾等辩学,非为争高下,乃求真理越辩越明。昔年张载言‘为往圣继绝学’,此‘继’字,非照搬,乃扬弃也。”

他转向朱熹:“朱先生编《四书章句集注》,将《大学》《中庸》与孔孟并列,何尝不是让旧典焕发新生?”朱熹捋须点头:“然也。正如活字印刷术,拆旧字模,铸新文章,方得文明生生不息。”林羽看着书院外的竹林,风过处,竹叶沙沙作响——那是千百年后,电子屏上闪烁的古籍数字化检索声。

文明的方程式(3012·量子图书馆)

当林羽最后一次被罗盘指引,抵达的不是某个具体时代,而是漂浮在量子云端的“文明图书馆”。全息屏上,无数文明代码如星河般流淌,他曾守护的每个历史节点,都化作方程式中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