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成品衣物(1 / 2)

他必须立刻开始生产羊毛,趁着寒冷天气出售。

否则等天气转暖,销售会变得困难。

而且现有的纺织技术并不逊色,有些地方的纺车在纺织麻时能达到五锭。

即便是纺织棉布也能达到四锭,要知道欧洲在18世纪工业*前,最好的纺织技术也不过两锭。

直到蒸汽纺织机问世,才达到十九锭。

所以朱瞻基并不急着研发蒸汽纺织机。

毕竟技术不足可以用人力弥补,即使是用算盘也能解决不少问题,没有蒸汽纺织机,最多浪费些人力罢了,而如今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力。

在有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下,与其耗费精力研究蒸汽机,不如直接用人工作业更划算。

当然蒸汽机终究是要造的,只是不是现在。

纺织厂建成后,朱瞻基便将之前从纪纲府邸救出的女子全部安排进厂。

厂里早就准备好了工人的住处。

这边安排妥当后,户部的消息也迅速传来,这次行动户部与兵部协同合作。

羊毛收购进行得很顺利。

户部派人带了些食盐、陶器和布匹等物,便轻松地从草原换得了大批羊毛。

这些羊毛运到应天之后,就被直接送入了朱瞻基设在纺织厂内的仓库。

所有物资到位后,羊毛纺织厂的首次试产,在周忱的监督下正式启动。

“太孙殿下!”

应天城南的皇庄纺织厂门前,朱瞻基裹着厚重的棉袍。

棉袍上已积满雪花,他环顾这座新建成的大院,满意地笑了。

半个月的时间确实紧了些,院内虽有不少地方仍显简陋,但关键之处已可投入使用。

进入前院时,朱瞻基见到周忱领着一群女子走来。

这些女子本是纪纲府中的人,一部分选择归乡,由刑部安排送回老家,多数人则决定留下。

待众人行礼完毕,朱瞻基转向周忱问道:“若立刻开工,一天能产出多少?”

周忱拱手答道:“回太孙殿下,纺织厂现有织机六百余架,全力运作下,一年可产各色绢布万余匹,每日约二三十匹。”

朱瞻基心中估算,一匹布的长度从五百七十公分到七百七十五公分不等,宽约四十公分。

平均下来,长度约为十三米,宽度八十公分。

一年生产一万匹布,一匹布通常可以做成两件衣服,这意味着这个纺织厂一年最多只能制作两万件衣服,平均每天不过五六十件。

“速度太慢了!”

朱瞻基眉头微皱:“有没有办法提升产量?”

羊毛贸易与草原计划息息相关。

如果产量跟不上,容易造成购入的羊毛大量积压而浪费。

即便浪费金钱,只要能达到目标,这笔交易也是划算的。

毕竟没有马的草原民族,唱歌跳舞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

但如果能盈利,朱瞻基自然不愿浪费钱财。

听闻此言,周忱苦笑道:“太孙殿下,一年一万匹布已是极限。

若要增加产量,唯有添置更多织机。

然而目前短时间内能买到的织机均已购置,再想采购一是需等待工匠制作新机,二是前往江南购买后再运回应天。”

朱瞻基听罢陷入沉思,目光转向身旁略显紧张注视着他的女子,稍作权衡后说道:“先让她们启动试生产吧!”

周忱领命后立即着手安排起来,这显然是事先演练过的环节。

指令下达之后,一群女子有序地进入挂有标识牌的各处院落中。

这些带有标识的院落依据工序的不同依次分布。

靠近仓库的地方有一座宽敞的大院,专用于去除羊毛的膻味。

院口挂着一块写着“晾晒”

字样的牌子。

羊毛运抵仓库后,首先会被取出清洗,同时筛选掉杂质,并择良辰晾晒。

经过一次晾晒后,羊毛的膻味已大幅减少。

朱瞻基到达此处时,发现不少先前晾晒完毕的羊毛已被整理装筐,整齐堆放。

随后,另有专人将这些晾晒好的羊毛运送至另一处院落。

此院门口悬挂着“浸泡”

的标识牌。

院内摆放着大小各异、冒着热气的木桶。

即便是在寒冬,踏入院中仍能感受到扑鼻而来的暖意,仿佛置身蒸笼一般,只是气味令人不适。

运来的羊毛全数倒入院中的木桶,每桶旁都有人持棍搅拌。

周忱解释说:“按照殿下吩咐,这些羊毛在清洗晾晒后会送至此地,放入煮沸的盐水中浸泡约一炷香时间。”

朱瞻基点头认可,这些都是他教导给周忱的方法,羊毛经盐水浸泡后膻味几乎完全消失。

为确保更加彻底,朱瞻基还命人用高浓度白酒二次清洁羊毛。

如此一来,羊毛的膻味才得以真正消除。

“带我去看看完全去腥后的羊毛。”

朱瞻基粗略查看了这些流程,见周忱按要求操作无误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遵命!”

二人离开此院,穿过数个院落,与之前的区域相比,这里安静得多,人数也少了许多。

但繁忙程度却丝毫不逊于之前的院落。

刚入院门,便传来一阵规律的木器摩擦声。

在院中的诸多房舍里,一列排列着十余台朱瞻基不知其名的纺织机械。

十几位女工熟练地操作着这些机器,原本稍显凌乱的羊毛,在她们手中通过这些器械快速转化为一条条细长的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