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坐在训练室的中央,目光沉稳地扫过屏幕上的数据面板。比赛录像已经反复回放了十几遍,每一次观看,他都能从中提取出新的信息。
林悦靠在桌边,轻声问道:“你真的打算重新调整训练计划?”
“不是打算,是必须。”沈逸的声音不带一丝情绪,“他们背后有神秘势力支持,技术、装备、战术都经过精密设计。如果我们还用老方法应对,下一次可能就不是险胜,而是彻底失败。”
房间里一片沉默。其他人显然还没从上一场胜利的兴奋中缓过来,但沈逸知道,那场胜利只是暂时的喘息。
他调出系统界面,启动“极速学习模块”,将三场疑似被操控的比赛数据导入分析。屏幕上开始闪烁一串串参数变化曲线,系统自动识别出敌方战队的核心节奏模式,并生成了初步的对抗模型。
“他们依赖外部信号进行战术同步。”沈逸指着其中一条波动线,“这意味着他们的反应时间比正常玩家快0.3秒,但一旦信号中断,他们的配合就会出现短暂混乱。”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制造这个‘中断’?”林悦若有所思。
“没错。”沈逸点头,“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提高自己的执行效率。如果我们的配合也跟不上节奏,就算找到了破绽也没用。”
团队成员们交换了一下眼神,有人低声嘟囔:“可这训练量……也太大了吧。”
沈逸没有回应,而是调出了上次比赛的复盘画面。画面定格在第二局中期的一次团战,己方因为走位失误被对方包围,导致整个节奏被打乱。
“这是五秒钟内的决策误差。”他指着屏幕,“你们看,如果当时我们提前半秒做出反应,就不会陷入被动。”
他切换到模拟推演界面,展示了优化后的走位路径和技能释放顺序。
“同样的地图,同样的对手,不同的决策,结果完全不同。”他的语气平静却坚定,“这不是为了我一个人赢,是为了我们所有人能继续站在赛场上。”
房间里终于安静下来,没人再提出异议。
训练开始后,沈逸亲自带队,每天安排高强度战术演练。他利用“策略模拟空间”不断测试各种阵型搭配与突发状况应对方案,甚至细化到每个角色的站位与技能冷却时间。
林悦负责记录每一次演练的数据变化,她发现沈逸的指挥风格正在悄然转变——不再只是冷静地分析局势,而是在关键时刻主动引导团队的情绪走向。
有一次,她在训练日志里写下:“夜莺变了,他不再只是指挥者,更像是一个真正的领袖。”
而沈逸本人也在不断适应这种改变。他开始学会如何在保持理性判断的同时,调动团队士气。他不再是那个躲在幕后观察一切的孤僻少年,而是一个真正站在聚光灯下的核心人物。
一天深夜,他在系统界面中手动标注可疑行为模式时,突然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模拟模型中的某个角色Id,竟与之前在密室中神秘人提供的代号完全一致。
他盯着那个名字看了很久,最终没有点开详细资料,而是默默地将其标记为“待确认”。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深究的时候。
为了提升团队整体实力,沈逸决定动用“碎片收集兑换”功能,为每个人定制一套强化道具。
然而,当他打开背包时,系统提示当前碎片数量不足以兑换完整套装。
“只能单项强化。”他皱眉思索片刻,迅速列出团队成员最需要加强的部分:林悦的控制技能cd过长,辅助能力受限;另一名队友的防御属性偏低,在面对高爆发敌人时容易被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