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知识重构者登场(2 / 2)

他盯着\"含时微扰论\"几个字,思维沙盘里突然展开化学课学过的\"分子轨道能级跃迁\"——那是方晴上周刚讲过的内容。

笔尖落下的瞬间,时间仿佛变慢了。

他把微扰论的\"时间演化算符\"拆解成电磁学里的\"交变电场叠加\",用牛顿力学的\"微元法\"模拟量子态的跃迁过程。

当写到\"辅助公式:基于能级差的微扰修正项\"时,唐启山突然倒抽一口凉气。

\"这公式...能和狄拉克的跃迁概率公式对应?\"老教师凑过来,眼镜几乎贴到草稿纸,\"用高中的微元法推导出量子力学的核心公式?\"他抓起桌上的计算器,按了串数字,抬头时眼眶泛红,\"误差...不到0.3%。\"

实验室陷入沉默。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很响,透过纱窗撞在玻璃上。

林砚望着唐启山颤抖的手指——那双手曾在他高二物理考17分时,把他叫到办公室,用红笔在试卷上画了二十七个问号。

\"我信了。\"唐启山突然说,声音哑得像生锈的门轴,\"你是真的...有这本事。\"

傍晚的教室飘着消毒水味——值日生刚擦过地板。

林砚收拾书包时,顾昭的藏青格裙出现在课桌旁,橙花护手霜的淡香裹着张牛皮纸信封。

\"匿名寄到教务处的。\"她的声音像实验室的蒸馏水般清冽,\"扫描件,标记了所有异常。\"

林砚拆开信封。

三十张A4纸滑出来,每张都是他过去三年的月考卷,红笔圈着\"高二下数学17分高一上物理29分\",还有张便签纸压在最底下:\"突飞猛进必有蹊跷\",字迹是王德昌特有的方块字。

他笑出了声。

系统空间里,七百多张草稿纸突然在识海翻涌——从歪歪扭扭的\"F=ma\"到工整的\"薛定谔方程\",连高二那次数学卷上画的篮球小人都清晰可见。

\"他们以为我作弊。\"林砚把信封折成纸飞机,轻轻放在顾昭掌心,\"但系统连我第一次考倒数时的草稿都存着。\"

顾昭的指尖在他课桌沿轻叩两下——\"计划确认\"的暗号。

她转身时,藏青格裙的褶皱依然整整齐齐,像从没被风拂过。

夜自习结束时,走廊的声控灯随着脚步声次第亮起。

林砚抱着《有机化学基础》往教室走,方晴的白大褂突然从转角闪出来,发梢还沾着实验室的水蒸气。

\"林砚。\"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怕被风刮走,\"我能为你争取提前保送资格。很多好的学校可以任你选。\"

林砚停下脚步。

他望着方晴眼里的期待——和母亲车祸前最后一次实验时,看实验数据的眼神一模一样。

\"谢谢方老师。\"他弯腰捡起脚边的碎粉笔头,在墙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五角星,\"但我现在...只想高考。\"

方晴的睫毛颤了颤,突然笑了:\"我就知道。\"她指了指他口袋里的《有机化学基础》,\"明天化学测试,我出了道关于手性分子的题。\"转身时,白大褂下摆扫过墙上的五角星,\"记得用你的'知识星图'。\"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在校园回荡。

林砚抱着书包往宿舍走,路过图书馆时,系统星图突然剧烈震颤。

他抬头望向顶层的旧书库——窗户黑洞洞的,像只闭合的眼睛。

记忆碎片突然涌上来:幼年时,母亲牵着他的手,推开那扇木门;泛黄的书页间,夹着张照片,上面是个穿藏青格裙的小女孩,和顾昭有七分相似;还有张纸条,字迹和顾昭的小楷如出一辙:\"林夫人,当年的实验记录,我藏在旧书库第三排...\"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有机化学基础》,书脊上还留着白天摩挲的温度。

夜风掀起衣角,碎玻璃项链在锁骨处晃出冷光。

\"该去看看了。\"他轻声说,转身走向图书馆侧门。

顶层旧书库的门锁\"咔嗒\"一声打开时,月光刚好漫过窗棂。

林砚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投在积灰的书架上,像一道等待展开的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