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若让这群贼寇践踏,我等何以为人臣?何以为男儿?\"台下将士长枪如林般举起,此起彼伏的呐喊声震得营地旗杆上的战旗猎猎作响:\"杀贼!杀贼!\"
最后,秦颉拔出长剑直指天际:\"待破了这贼军,我与诸位痛饮庆功酒!犯我大汉者,虽众必诛!\"三万五千人的怒吼声直冲云霄。
“大军开拔!”秦颉一声令下,三万五千汉军如银鳞翻涌的怒涛冲出营垒,林逸率领着本部跟随大军出发。
正午时分,两军对阵于宛城南面二十里一块平原地形处。
当双方阵列踏入百步射程,空气仿佛凝固了刹那。
黄巾军阵中率先响起梆子声,千余张竹弓同时震颤,密密麻麻的箭镞裹挟着尖锐的破空声,如乌云压境般朝着汉军扑来。
秦颉麾下的盾牌手早有准备,铁皮包边的大盾轰然立起,组成一道泛着冷光的钢铁城墙,箭矢撞击在盾面发出密集的“砰砰”声。
反观黄巾军,士卒们举起的简陋木盾在箭雨中显得不堪一击。这些由杂木拼凑而成的盾牌,表面仅覆着一层薄牛皮,面对汉军射出的箭矢。不少黄巾士卒被箭矢钉在木盾上,惨叫声混着箭矢坠地的闷响,在战场上回荡。
如此往复几轮箭雨对射,空气中已然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当双方箭囊渐空,箭雨威力减弱,战场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战鼓声。
张曼成抽出腰间长刀,寒光闪过:“杀!”十万黄巾军如黑色浪潮,高呼着“黄天当立”,踏着满地箭杆与尸体,朝着汉军阵营奔涌而来。
秦颉见状,猛地扯下披风,露出内里的玄铁战甲,环首刀直指敌阵:“儿郎们,随我破敌!”三万五千汉军齐声怒吼,长枪如林,盾牌如墙,迎着黄巾军的攻势压了上去。
刹那间,钢铁交鸣之声震耳欲聋,鲜血飞溅间,双方短兵相接,一场惨烈的近身搏杀就此展开。
林逸麾下两千步兵,以十二人为作战单元,构建起精密的战术体系。
每组配置四名盾牌兵,如移动壁垒组成防御阵线;六名长戈兵藏于盾墙之后,伺机发动致命穿刺;两名刀盾兵灵活游走阵侧,既补防线漏洞,又可突击敌阵薄弱处。
十二人小组采取稳步推进的战术策略,不求瞬间制敌,而是凭借严密的攻防转换压缩敌方空间。
当遭遇敌方重兵集结时,相邻小组即刻合二为一,化十二人小队为二十四人方阵,或者三十六人方阵,依此类推的方式,以更强大的兵力密度和战术纵深应对危机,确保阵线如钢铁长城般坚不可摧。
林逸和黄忠加三百骑兵的布置方法则是,林逸重点关注三百骑兵冲刺线路上前方和右翼的敌人,黄忠则是重点关注左翼敌人,三百骑兵跟随冲锋。
此役中,三千主骑兵承担破阵重任,以雷霆之势冲开敌方防线;三百骑兵则伺机而动,凭借灵活机动的特性,配合主力部队完成斩杀敌将的关键任务,力求在战场上一击制胜,扭转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