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光照实验(2 / 2)

末世种田录 无聊的作客 1292 字 23小时前

为了验证这个担忧,林羽启动了一项长期实验。他挑选了一些已经成功发芽的幼苗,继续使用荧光棒补光,同时逐步减少它们接触自然光的时间。经过一个月的严密观察,他发现这些幼苗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性。一旦停止荧光棒的照射,它们便会迅速枯萎。这让他明白,单纯依靠人工光源并非长久之计,还需结合其他策略来增强植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此期间,林羽还注意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山洞深处,由于长期缺乏自然光照,原本无法生长的区域竟然出现了星星点点的新绿。这些大多是耐阴性极强的苔藓类植物,它们在极其微弱的光线下也能顽强存活并繁殖。林羽心中一动,或许可以通过模拟这种环境,为其他作物提供更适宜的生长条件。

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如何在洞内营造出类似苔藓生长的微环境。他收集了一些苔藓样本,小心翼翼地移植到洞内阴暗的角落。随后,他巧妙地利用废弃的清水瓶折射阳光,将外界的光线引入洞穴深处,形成局部照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他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有助于改善洞内的光照条件,让那些原本难以生长的植物也开始焕发出生机。

与此同时,林羽也在不断精进自己的农作技术。他学会了根据不同作物的光照需求,合理安排种植区域和补光策略。对于需要大量光照的蔬菜作物,他会尽量将其种植在洞口附近;而对于喜阴的草本植物,则可以放在洞内较深的地方,利用折射光线进行补光。通过这种精细化管理,他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还大大降低了因光照不足而导致的损失。

在这段艰难的探索过程中,林羽遭遇了无数挫折与挑战。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末世暴雨席卷了整个山谷,泥石流呼啸而下,瞬间冲毁了他精心开垦的部分试验田。许多刚刚发芽的幼苗被无情地掩埋,损失惨重。然而,林羽没有丝毫气馁,他迅速行动,冒雨抢修受损的农田,并根据灾情重新规划种植布局。他深知,在末世环境中,任何一次失败都可能意味着生存的终结,唯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

除了光照问题,林羽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严峻考验。水源短缺始终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作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他不得不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新的水源,并摸索出一套高效的节水灌溉系统。此外,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他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在缺乏现代农药的情况下,林羽只能依靠传统的物理除虫方法,但这往往效率低下,耗费巨大精力。

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林羽从未放弃过希望。他坚信,每一次成功的实验,都是对未来文明重建的一次重要投资。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通往自给自足,甚至文明复兴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要与恶劣的外部环境抗争,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生存技能,为即将到来的更大考验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光照实验的深入,林羽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实现长期的自给自足,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在的自然资源,并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例如,那些在废墟中发现的神秘晶体物质,是否蕴含着特殊的能量?变异生物的基因信息中,是否存在可供人类利用的宝藏?这些疑问,都成为了他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指引着他继续深入探索这片被遗弃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