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到期了(1 / 2)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过去。

新疆北疆,乌鲁木齐市郊外,曾经那片令人绝望的灰黄色风蚀荒漠,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条笔直的、覆着黑色保墒膜的沟壑如同大地的脉络,向着远方延伸。沟壑之中,一排排耐旱的梭梭、红柳、沙枣树苗,在精心铺设的滴灌管道滋养下,顽强地伸展着嫩绿的枝条,在风沙中摇曳生姿,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远处,几片规模不小的苗圃郁郁葱葱,为来年更大规模的造林储备着希望。

在荒漠边缘,一片被防风林带初步拱卫起来的区域,已经初具规模。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座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分拣中心、冷库的钢结构框架拔地而起。这里,就是“林泽绿洲生态系统园区”的核心启动区。工地上人头攒动,井然有序,充满了热火朝天的干劲。

园区临时指挥部,一座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二层简易楼内。

林晚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这片由她亲手推动、正在从图纸变为现实的绿色希望。她依旧穿着简洁干练的裤装,长发随意束在脑后,一年的风沙和烈日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那双墨绿色的眼眸更加深邃,沉淀着运筹帷幄的智慧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她身后,陈砚舟正拿着一份厚厚的报表低声汇报着项目进度、资金流向和审计结果。赵心柔则在另一张桌子上,仔细核对着一份员工体检和健康档案数据。

而沈清让,则安静地站在稍远一点的角落。他比一年前壮实了一些,皮肤也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曾经的学生气褪去了大半,眼神里多了沉稳和专注。他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杯温度刚刚好的玫瑰花茶——这是赵心柔根据林晚的身体状况调配的,由他负责按时送达。他的目光,也和林晚一样,投向窗外那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眼神里充满了震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归属感。

“……综上所述,大小姐,”陈砚舟合上报表,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造林工程第一阶段目标超额完成,成活率达到92%,远超预期。林泽绿洲一期核心功能区建设进度符合预期,首批温室下个月就能投入使用试种。财务审计严格,未发现重大违规问题。人心稳定,当地参与项目的家庭收入显着提升,对林氏的认可度非常高。”

“嗯。”林晚淡淡应了一声,对这个结果似乎并不意外。她转过身,目光扫过陈砚舟和赵心柔,最后落在了端着托盘的沈清让身上。

“时间过得真快。”林晚的声音平静无波,“小沈,你的合同,今天到期了。”

沈清让身体微微一震,端着托盘的手下意识地紧了紧。一年的时光,恍如昨日。

林晚走到他面前,墨绿色的眼眸平静地看着他:“这一年,辛苦你了。你的面,做得不错,尤其是后来琢磨出的那几道融合新疆风味的改良版,很有想法。”

她从旁边拿起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厚实的信封,递到沈清让面前。

“这是你这一年的薪酬尾款,还有一笔额外的奖金。算是……对你工作认真、适应能力强的奖励。”她的语气公事公办,却带着一丝难得的温和,“车子已经安排好了,就在楼下。会直接送你回h市,送你到家门口。”

林晚顿了顿,看着沈清让有些怔忪的脸,补充道:“回去后,好好照顾你父母。用这笔钱,把‘沈记面馆’好好翻新一下,或者做点其他小生意,安稳过日子。跟着我这一年,风餐露宿,委屈你了。”

她的话,清晰、明确,带着结束的意味。

陈砚舟和赵心柔都看向沈清让,等着他道谢、告别。

然而,沈清让却没有立刻去接那个信封。

他端着托盘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有些发白。他抬起头,不再是初见时那种怯懦躲闪的眼神,而是勇敢地、直直地迎上林晚那双深不见底的墨绿色眼眸。

他的嘴唇动了动,似乎在积蓄勇气。半晌,一个清晰、带着一丝紧张却又无比坚定的声音,在安静的指挥部里响起:

“大小姐……”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出了那句在心底盘旋了无数个日夜的话:

“我……我可以留在您的身边吗?”

“???”陈砚舟和赵心柔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林晚的眉梢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眼神依旧平静地看着他,没有催促,也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等待下文。

沈清让的脸微微涨红,但眼神却更加坚定:“我知道……我的。您给我钱,让我回家,是为我好。”

“但是……”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恳切,“我不想走!真的不想走!这一年……跟着您……我……我学到的东西,比我在大学里四年,不,比我之前二十年加起来学的还要多!还要重要!”

他的目光扫过窗外的绿洲雏形,扫过忙碌的工地,扫过陈砚舟手中的报表,扫过赵心柔整理的档案,最后又回到林晚身上,充满了真挚的崇拜和向往:

“我看到了您是怎么运筹帷幄,用那么大的资金去改变一片土地、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我看到了砚舟哥是怎么处理那些复杂到我看都看不懂的合同和关系的!我看到了心柔姐是怎么用医术关怀着每一个工人和家庭的!我看到了这片荒漠是怎么一点点变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