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计划让你换靶子(1 / 2)

林晚的计划,如同精密仪器中的齿轮,开始无声地转动。她不再是那个只存在于实验室和训练场、偶尔才被母亲“捕捉”到的神秘存在。她开始像一个真正的、备受瞩目的天才少女那样“生活”。

周曼华很快成为了苏清朋友圈中的常客,而林晚与周雅萱的“友谊”也以一种外人看来极其自然的方式加深着。她们不再局限于“云裳”或“云顶茶苑”,周家的私人图书馆、配备了顶级设备的科学实验室(周家确实在科技领域投入巨大)、甚至是一些非公开的高端学术沙龙,都留下了林晚和周雅萱的身影。

当然,林晚的“参与”方式,让周雅萱时常感到自己像个挂件。当林晚和周雅萱“一起”出现在某个小型物理研讨会上时,林晚会直接走上讲台,用清晰得令人发指的语言,指出某位资深研究员模型中的逻辑漏洞,并随手给出更优化的方案,引来满场寂静和随后爆发的惊叹与狂热讨论。而周雅萱则坐在台下,努力消化着那些对她而言如同天书的术语,同时满眼崇拜地看着台上光芒四射的“晚晚姐姐”。

当她们在周家的实验室“一起”做项目时,林晚的手指在复杂的仪器间翻飞,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她随口提出的问题能难倒旁边的专业工程师,而解决方案往往又简洁优雅得令人拍案叫绝。周雅萱则负责……递工具,记录数据(在林晚明确指示下),以及用星星眼表达崇拜。

林晚在有意地、高调地展示她的“价值”。她的物理直觉比苏清更敏锐,计算速度更快,提出的理论模型更激进、更前沿,甚至隐隐触及了某些连苏清都尚未公开的、关于量子纠缠与时空本质的禁忌领域。她在公开场合的发言,犀利、大胆,充满了对现有理论框架的挑战,毫不掩饰地宣称要“重新定义物理学的边界”。

她就像一个冉冉升起、光芒万丈到刺眼的新星,其耀眼程度迅速盖过了她的母亲苏清。媒体开始狂热地追逐这位“千年一遇的神童”、“物理学界的未来女王”。她的名字“林晚”,其学术价值和潜在的“危险性”,以一种爆炸性的速度传播开来,其风头之盛,甚至让许多成名已久的学者都感到了压力。

周曼华自然是乐见其成。林晚的价值越高,与她周家绑定的利益就越大。她更加热情地充当林晚“社交圈”的引路人,将她介绍给更多重量级的人物——跨国科技巨头、顶级学府的校长、甚至是一些背景神秘的基金会负责人。每一次引荐,林晚都表现得无可挑剔,她的聪慧、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漠)以及超越年龄的洞察力,都让这些见多识广的大人物印象深刻,甚至心生忌惮。那条价值五千万的蓝钻项链,几乎成了她出席这些场合的标志,无声地彰显着她的地位和周家的“投资”。

林晚在这些场合中,像一个最精密的探测器,捕捉着每一丝微妙的情绪变化,分析着每一句看似平常的寒暄背后的深意。她在寻找,寻找那些在她提及某些特定理论方向(比如高维时空的能量共振、量子意识投影)时,眼神深处会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悸或贪婪的人。她在筛选,筛选那些看似光鲜亮丽、但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秘密的组织。

而这一切的终极目标,都指向一个核心策略:**换靶**。

夜深人静,林晚独自坐在别墅顶层的全息投影室。巨大的屏幕上,复杂的星际图、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各种加密情报信息流如同瀑布般滚动。她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跳跃,速度快得只剩残影。

“与其大海捞针,寻找那未知的、恐惧妈妈研究的幕后黑手……” 林晚低语,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冰冷,“不如,我自己成为那个最耀眼、最‘危险’的目标。”

“妈妈的研究是基石,是启迪。而我,要成为那把悬在他们头顶、让他们寝食难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妈妈没有自保的力量,她的世界只有纯粹的真理。但我不一样。”

林晚的眼神锐利如刀锋,闪烁着不属于孩童的、近乎冷酷的算计。

“我有力量。我有超越时代的智慧。我还有……对未来的预知。”

“如果他们的目标是摧毁象征智慧巅峰的存在以制造恐慌,那么,一个比苏清更年轻、更耀眼、更‘离经叛道’,并且展现出可怕成长速度和潜在‘威胁性’的林晚,难道不是更完美的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