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萨玛节:萨玛节是侗族祭祀祖先“萨玛”的盛大节日 。“萨玛”在侗语中意为祖母,是侗族崇拜的至高无上的女神 。节日期间,侗族同胞们身着传统服饰,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 。他们献上祭品,祈求萨玛保佑村寨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结束后,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队伍中有人抬着萨玛的神像,其他人则手持彩旗、花伞,载歌载舞 。萨玛节体现了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四、经济发展:蓬勃兴起的产业格局
(一)农业发展
黄桃果实饱满,色泽金黄,口感脆甜多汁,富含维生素c、纤维素等营养成分。通过建设标准化黄桃种植基地,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控措施,玉屏黄桃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每到黄桃成熟季,漫山遍野金黄一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体验,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生猪养殖方面,依托温氏、德康等龙头企业,推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打造集种猪繁育、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建成多个现代化生猪养殖小区,引入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环保处理系统,实现了生猪养殖的高效化、绿色化发展,年出栏生猪达30万头以上,有力保障了市场供应。
同时,玉屏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在油茶林、黄桃果园周边配套建设观光步道、休闲凉亭、农家乐等设施,游客不仅能体验采摘乐趣,还能品尝地道的侗家美食,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例如,在茶花泉景区,游客可以漫步于万亩油茶林,欣赏洁白的油茶花,参与油茶果采摘、榨油等农事活动;在黄桃种植基地,亲子采摘游、黄桃美食节等活动精彩纷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
(二)工业进步
玉屏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聚焦新型建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依托当地丰富的石灰石、大理石等资源,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型墙体材料等领域。玉屏经开区内的建材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生产的高性能混凝土、节能型墙体材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周边省市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例如,部分企业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从原料加工到成品产出的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玉屏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引进了一批从事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生产的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这些企业生产的手机配件、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和外贸渠道销往国内外市场。同时,园区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装备制造业以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为重点发展方向。当地企业与国内知名汽车品牌建立合作关系,生产汽车发动机配件、底盘部件等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持。此外,玉屏还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升级,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技术,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政策扶持和产业集聚效应的带动下,玉屏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服务业繁荣
1. 旅游业
玉屏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侗乡风情园为核心景区,集中展示侗族的建筑、民俗、歌舞等文化元素。园内鼓楼高耸,风雨桥横跨碧水,侗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游客可以参观侗族文化博物馆,了解侗族的历史发展和民俗风情;欣赏精彩的侗族大歌、芦笙舞表演;品尝油茶、腌鱼、酸汤等侗家美食,沉浸式感受侗族文化的魅力。
?阳河景区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河水蜿蜒曲折,两岸青山如黛,奇峰异石林立,乘船游览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景区内还设有观景台、游船码头等配套设施,游客可登高远眺,领略山水全景;也可乘坐游船,近距离观赏两岸的自然风光。此外,玉屏还推出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茶花泉、马溪村等乡村旅游点串联起来,游客可以体验农事活动、采摘新鲜果蔬、入住特色民宿,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旅游品牌的持续打造,玉屏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0亿元以上。
2. 现代服务业
在交通物流领域,玉屏凭借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打造黔东物流枢纽。依托沪昆高铁玉屏东站、玉屏火车站等交通节点,建设了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园区内仓储、运输、配送等功能齐全,配备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货物的高效流转。吸引了多家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开通了直达全国各地的物流专线,为当地农产品外销、工业产品运输提供了便捷的物流服务。同时,玉屏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建设冷链仓储设施,保障生鲜农产品的运输和储存质量,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的跨区域销售。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玉屏县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通过举办电商培训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本土电商人才。鼓励企业和农户开设网店,销售玉屏黄桃、茶油、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借助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玉屏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线上销售额逐年增长。此外,金融、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也在转型升级,各类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不断涌现,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推动了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五、社会事业:幸福民生的坚实保障
(一)教育事业
玉屏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了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方面,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目前,全县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5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5%。各幼儿园注重特色办园,融入侗族文化元素,开展民族歌舞、传统手工艺等特色课程,让幼儿从小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数亿元,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为所有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设智慧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特岗教师招聘、教师交流轮岗、专业培训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6%以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职业教育领域,玉屏中等职业学校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学校与县内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就业率达98%以上。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面向社会人员开展电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
(二)医疗卫生
玉屏构建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级层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引进了核磁共振、ct等先进医疗设备,开展了心脏介入、微创手术等新技术项目;县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了多个省级重点专科,在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领域成效显着。
乡镇卫生院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配备了dR、彩超等基本医疗设备,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并定期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村级卫生室实现“一村一室”,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简化报销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同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文化事业
玉屏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均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县文化馆每年开展各类文艺培训、展览、演出等活动200余场次,培养文艺骨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图书馆藏书量达15万余册,开通了数字图书馆服务,方便群众随时随地阅读;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玉屏历史文化的文物,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展示玉屏的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特色。
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每个村都建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健身设施,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好去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非遗展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年均演出300余场次。同时,玉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培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侗族大歌、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铁、公、空”立体交通网络。沪昆高铁、铜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玉屏东站每天有多趟高铁列车往返,实现了与贵阳、长沙、广州等城市的快速通达;沪昆高速、铜大高速纵横交错,县乡道路全部实现油路或水泥路硬化,通村公路覆盖率达100%,农村公路“组组通”工程全面完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同时,玉屏通用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交通枢纽地位。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保障了群众的饮水安全;通过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建成了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城乡供电一体化,满足了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用电需求。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4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5G网络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全面铺开,光纤宽带入户率达90%以上,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生态保护:绿水青山的守护之路
玉屏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阳河流域,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工作,加强河道管护。实施?阳河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河道清淤、岸线整治、生态补水等工作,改善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通过整治,?阳河水质稳定保持在2类以上,河道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鱼类资源逐渐丰富,白鹭等水鸟重返河道栖息。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完成营造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0%提升至55.9%。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重点保护银杏、珙桐等珍稀植物和穿山甲、锦鸡等野生动物。同时,严厉打击非法采伐、盗猎等违法行为,守护好玉屏的绿色生态屏障。
在工业发展中,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入驻。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玉屏经开区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集中供热系统,实现园区企业污染物集中处理和能源高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玉屏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