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内忧外患:苏伟的困境(2 / 2)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公司此前签约的众多网红公司纷纷选择解约。这些网红公司在解约声明中给出的理由大多含糊其辞,诸如“业务调整”“战略方向改变”等,但苏伟心里清楚,这背后绝非如此简单,必然有着复杂的利益纠葛。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他发现原来是有一家同样从事体育运营的公司在暗中作祟。这家公司不仅资金雄厚,而且拥有深厚的政府背景,在行业内可谓是呼风唤雨。他们似乎一直在暗中观察苏伟公司的运营模式,并加以模仿。然后利用自身强大的资源优势,在市场上大肆抢夺苏伟公司的资源。

他们以更为优厚的条件吸引网红公司与之合作,比如提供更高的分成比例、更多的推广资源以及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急于寻求发展的网红公司来说,这些条件极具吸引力。同时,这家公司还在市场上散布一些关于苏伟公司的负面消息,误导舆论。他们通过一些网络水军,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不实言论,声称苏伟公司经营不善,存在财务危机,与他们合作可能会面临风险。这些负面消息如同病毒一般迅速传播,使得众多网红公司心生担忧,纷纷倒戈,与苏伟的公司解除合作关系。这不仅让公司失去了重要的宣传推广渠道,还在行业内造成了不良影响,进一步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而在国内市场,苏伟寄予厚望的诗音电吉他项目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内电吉他市场竞争本就异常激烈,近期更是因为经济环境等因素陷入了惨淡的境地。尽管诗音电吉他凭借出色的工艺和品质,已经在业内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一些专业的音乐评测机构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在音色、手感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较高的定价却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宋坤旗下负责销售的经理多次忧心忡忡地向苏伟反映,电吉他定价太贵,导致产品销量极其惨淡。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发现同类型、同品质的电吉他,市场平均价格要比诗音电吉他低出不少。以一款入门级电吉他为例,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普遍在 3000 - 5000 元之间,而诗音电吉他的定价却高达 8000 元。这使得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时会优先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产品。到目前为止,诗音电吉他仅仅卖出了 5 把。为了销售产品,销售团队尝试了各种促销手段,如打折、赠送配件等,但效果甚微。消费者在看到价格标签后,往往只是短暂停留,然后便转身离开。

面对这样的困境,苏伟却不为所动,仍然坚持让工人们加班加点地生产。他坚信,只要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后续的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诗音电吉他一定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他计划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参加各类乐器展会,邀请知名音乐人代言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但这种坚持在旁人看来,似乎有些一意孤行。公司内部对苏伟的决策产生了诸多质疑声,生产部门担心过度生产会导致库存积压,增加仓储成本;财务部门担忧持续的投入却没有相应的产出会使公司资金链断裂;销售部门则认为不调整价格,再多的推广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大家都在担忧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整个公司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仿佛一艘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的航船,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