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二年深秋,凛冽的寒风裹挟着西北边陲的战报疾驰入京。
吐蕃铁骑在横扫吐谷浑、党项与白兰诸羌后,兵锋如炽,悍然扑向大唐松州。狼烟烽火染红天际,急报如雪片般飞入长安城,惊破了太极宫的静谧。
太极殿内,李世民猛地拍案而起,玄色龙袍随动作猎猎作响,案上的青铜烛台剧烈震颤,烛火摇曳不定。
\"小小吐蕃,竟敢犯我大唐天威!\"帝王震怒的声浪在殿内回荡,廊下值守的金吾卫皆屏息敛气。
待怒意稍平,李世民沉声道:\"吐蕃,朕小看了尔\"
与此同时,夜色笼罩的长安城中,一场隐秘行动也在悄然展开。
不良帅袁天罡负手立于太平坊张起灵宅院中,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响,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几分神秘。
袁天罡凝视着夜空,眼眸深邃如古井,良久,他开口道:\"吐蕃势大,此番来犯,已成为我朝心腹大患。\"
张起灵身姿如松,立在月下,银甲泛着冷光,闻言眉头微蹙。袁天罡继续说道:
\"圣上有密令,命你暗中随魏王出征,主要负责其安全。\"
张起灵神色骤变,目光中满是震惊:\"魏王出征?\"他深知,领军出征意味着手握重兵,在这微妙的局势下,其中暗藏的权力博弈与风险不言而喻。
稍作沉吟,他压低声音,语气凝重:
\"难道圣上不怕魏王效仿玄武门之事吗?当年圣上......\"
袁天罡抬手止住张起灵的话语,目光中透着洞悉一切的睿智,缓缓道:
\"圣意深远,非我等所能揣度。我等身为臣子,唯有恪尽职守,遵令而行。\"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郑重:\"此次任务事关重大,不容有失。
吐蕃军中藏龙卧虎,你务必小心行事,既要护得魏王周全,也要摸清敌军虚实。\"
张起灵神色肃然,单膝跪地,沉声道:
\"天暗星领命!。
次日卯时三刻,大明宫含元殿丹凤门轰然洞开。
晨光穿透薄雾,将朱雀阶染成金红色,张起灵身着玄甲立于东侧廊柱下,腰间悬挂的鎏金错银短刃折射出冷光。
随着钟鼓长鸣,文武百官鱼贯而入,紫袍玉带的长孙无忌缓步走过时,广袖带起的风拂过张起灵衣角——这位历史上仕任两朝的宰辅,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殿前侍卫,袖口暗绣的獬豸纹在光影中若隐若现。
殿内檀香萦绕,李世民身着赭黄龙袍端坐龙椅,案上叠放的加急军报已被朱砂批注得密密麻麻。
他猛地将一卷战报拍在玉几上,龙纹金错的案几发出闷响:
\"吐蕃贼子!连破我松州三城,今次竟妄图染指关中!\"
\"陛下!\"程咬金豹眼圆睁,铜甲碰撞着抢出班列,腰间宣花斧的红缨随动作狂舞,\"
末将愿提三千玄甲军,踏平吐蕃王庭!\"老将的吼声震得梁上蟠龙吞珠的垂珠微微晃动。
魏征整了整褪色的布袍,须髯因激愤微微颤抖:
\"昔年苻坚南侵,皆因纵敌养患。吐蕃狼子野心,此番若不重创,他日必成心腹大患!
\"他的谏言掷地有声,殿内众臣纷纷颔首。
李世民抬手揉了揉太阳穴,目光扫过阶下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