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天下?(1 / 2)

宋志明朝对方见了个礼,道:“请问董成在家吗?”

书生揉了揉刚睡醒的眼睛,回头看了眼董成紧闭的房门,道:“许是和其他人去茶楼了。”

说完,他又小声嘟囔:“怎么也不带我一块儿,是嫌我起得晚吗?”

宋志明皱眉,复又问道:“董成近日可是经常和你们燕地的同乡一道谈天论道?”

书生想也没想就回答道:“是啊,我们燕地人最讲义气,自然是要和同乡共进退的!”

宋志明还想问什么,身后突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宋兄,你来找我啊?”

正是董成,他手里拎着一块五花肉,正要上前。

宋志明也见到了董成手里拎着的东西,心下松了一口气,顾不得寒暄,拉董成进了院子。

董成拿出钥匙打开自己的房门,将五花肉放在案板上:“宋兄来得正好,我今日正好要做东坡肉……”

宋志明却没回董成的话,只道:“你可认识一位你们燕地来的学子,长得或是文质彬彬,说话声音确是很大,或许还经常邀同乡讨论会试。”

董成听了,脑中马上浮现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知道啊,你说那人我认识,我们还经常一起吃茶。”

“他叫董平,说来也算我的族亲……宋兄,你突然问起他可是有什么要事?”

宋志明寻了个木椅,侧身缓缓坐下:“你那族亲今日在班楼闹事,口口声声说会试策论有偏向南方学子的嫌疑,特别是那道漕运淤塞的论题。”

董成闻言愣住,大惊失色:“不会吧!”

说完,他又改口:“不过……我那族亲确实是个急性子,若是吃醉了酒,是个会口吐狂言的。”

“说好听些,是针砭时弊,往不好听的说,就是妄议朝政了。”

宋志明双眼淡淡瞥向董成,慢条斯理:“正是如此,只董兄你和那董平也算有些交情,莫要让他们连累了你……”

董成不住地应是,他也听出了宋志明这是好心敲打他:“我和他也就是点头之交的关系,孰轻孰重我还是分得清的。”

他说的是实话,要说来了京城之后他和谁走得最近,莫过于眼前的宋志明了。

自茶楼文会之后,他可是彻底成了宋志明的小弟了!

是的,他是宋兄的小弟,不管宋兄认不认,宋兄这个大哥,他是认定了!

个中缘由不仅在二人相识的文会上。

会试之前,他跑去宋志明家中告诉他主考官或要更换的小道消息,宋兄思索良久,晚上特地派茶叔给他递了八个字:“策论为重,民政为要”。

宋兄真是神了啊,会试的策论果然一改往年的风格,偏重民生时事!

想到这,董成也就会试策论做出了自己的见解:“莫说那会试策论的三道大题已经涵盖了大周不同地狱的要政。”

“就说策论的出题走向,也是能从乡试中窥见一斑的,实在算不得偏向哪方学子一说。”

宋志明未置一词,出神地看向檐下筑巢的麻雀飞来飞去。

几个小雀尚经不起大的风浪,可若是有人趁势驱赶雀巢,大雀可是会为了护住幼崽而拼命的。

“会试放榜之前,莫要和人再讨论此事。”

宋志明语气郑重,董成莫名心头一颤,他认真地应下宋志明的告诫。

宋志明谢绝了董成留他用饭的请求,倒不是他不爱东坡肉,只因为家中新来的厨娘厨艺着实不赖,他更相信家里那个小厨娘做的东坡肉。

走在回往西城小院的路上,宋志明心头微转,脚下变换了方向。

宋志明站在大学士赵鹏举的府邸前,他准备赌一把,看大学士会不会和他一样透过南北学子之争的背后,也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危机。

宋志明一步并作两部走到朱红的大门前,抬头轻叩门上的衔环兽首。

不出两下,大门门扉打开,露出一张熟悉的脸,正是他先前见过的小厮。

“原来是宋举人,您要找我家老爷吗?”

宋志明颔首。

小厮一脸抱歉道:“真不巧啊宋举子,我们老爷在贡院,会试放榜后才会归家。”

宋志明闻言,恍然大悟。

是了,按照规矩,大周朝的春闱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在放榜之前,考官是不许出贡院的。

他怎么把这点忘了?

看来在杏榜张贴出来前,他都不能探到赵大学士的口风了。

宋志明拜别赵府的小厮,回到自家的小院。

刚推开小院的木门,就传来一阵饭菜的香味。

宋志明定睛一看,阿衡已经做好了丰盛的午食,由茶叔一一整齐地摆放在小院正中间的大理石矮桌上。

春日的空气清新,他们近日总在院中用饭。

矮桌上的饭菜色香味俱全。

蟹粉狮子头卧在金黄的高汤中,青瓷盘里的松鼠桂鱼上浇着酸甜的酱汁,刚出锅的老鸭煲还在咕哝着冒泡……足足六道菜,个个叫人看了食欲大增。

宋志明去小院的井边打了一桶水净了手,迫不及待坐在了矮桌旁:“茶叔,怎得又准备这么多菜,咱们三人吃不吃得完?”

茶叔看了看桌上足足六道菜就已经占满了不大的小矮桌,微微撇眉:“这才哪到哪,公子您是不知道当年咱们夫人还在的时候,午食的菜色能摆满整个八仙桌呢!”

“吃不完的菜还会赏给下人……”

说到这,茶叔止住了话头,今时不同往日,宋府里再也没有夫人,只有那一大家子阎罗小鬼……

怕宋志明想到不好的回忆,茶叔忙地转了话头:“这个小矮桌实在不够用,改日我去木匠那打一套更大的桌椅来。”

宋志明摇头失笑:“不若把曹叔和小辫也叫过来,也不浪费这一桌子好菜。”

茶叔闻言大喜,他最是喜欢小辫那个小机灵鬼,马上去隔壁将祖孙二人喊了过来。

四人加上阿衡,正好围着矮桌坐满。

阿衡刚从灶上下来,脸庞累得泛红,更添一丝少女的娇俏。

她方要落座,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一声低哑的布谷鸟叫声。

仔细听来,这声音和平常的鸟叫不一样,节奏三长两短,像是特意打乱了的鸟鸣声。

阿衡垂眸:“我,我想起这老鸭汤好像忘加了一味料,现在就去买来……”

说完,不等人反应,阿衡一溜烟跑地出了院里。

茶叔想要出声叫住阿衡也没来得及出口,只小声嘟囔了句:“这丫头,真较真,少一味就少一味了……”

宋志明盯着阿衡匆忙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

竟然急得连银子也忘了拿。

片刻后,宋志明转头,朝剩下三人道:“无事,我们先吃……”

三月十五,杏榜张贴于贡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