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黑海之畔,帝国西极(1 / 2)

【长安密诏:远交近攻,直指拜占庭】

建兴九年夏初,紫宸殿。赵信召集重臣议事,气氛凝重而紧张。礼部尚书李昭呈上一封影卫司密报:

“陛下,粟特、吐火罗已定,然西方局势骤变。”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遣使至大食,意图结盟共抗我朝。”

“更令人警惕的是,有情报显示,一支由拜占庭资助的‘西方雇佣军团’正在小亚细亚集结,准备东进。”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赵信缓缓展开西域与欧陆地图,目光落在黑海以南、安纳托利亚一带。他沉声说道:

“朕非欲四面开战,但亦不能坐视敌国合围。”

“今中亚已稳,当顺势而为,将战线推至西方边境。”

随即,他下达三项诏令:

设立“西方行营”,统筹对拜占庭事务;

派遣“丝路使者团”前往可萨汗国、保加尔部,建立联盟;

秘密调动“虎贲铁骑”五千人、以及“无当飞军”三千人,组成“西征先锋队”,沿丝绸之路北线推进至里海西侧。

他在御书房亲笔写下:

“今日之战,不在疆土之争,而在战略主动。”

“若能控黑海之滨,则天下皆知我中华不可轻犯。”

【龙城点将:精锐尽出,西行千里】

数日后,龙城校场鼓声震天。“西征先锋队”正式誓师出征。主帅是曾随郭威征战西域的镇西将军裴元靖,副将是“影卫司”出身的谍探统领林知远。出征部队包括:

一、骑兵部队:

“虎贲铁骑”五千人 —— 配备改良火器与复合弓,擅长平原作战;

“鹰扬轻骑”一千五百人 —— 擅长快速突袭与侦查,熟悉沙漠与草原环境。

二、步兵部队:

“无当飞军”三千人 —— 山地与丛林作战专家,配备夜行弩炮与攀岩装备;

“工兵营”八百人 —— 负责修筑驿站、桥梁及临时要塞。

三、后勤与支援:

驼队七百匹,运送粮草、火药与医具;

医师二十五名,携带高原病与热病特效药;

翻译官十五人,精通波斯语、希腊语、突厥语等多门语言。

临行前,赵信亲自送至城外十里亭:

“此去万里,跨山越海。”

“卿等所负者,不止是刀剑,更是帝国尊严。”

“愿尔等归来之时,黑海之滨,皆是我中华之声。”

裴元靖拱手应诺:

“臣愿以血肉之躯,护我边疆安宁。”

“待臣打通西方通道,再回长安复命。”

随着号角响起,西征军浩浩荡荡,踏上征程……

【穿越草原:风沙万里,险象环生】

远征军自撒马尔罕出发,沿丝绸之路北线,经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上游,进入哈萨克草原地带。这里广袤无垠,水草丰美,但也危机四伏。途中面临多重挑战:

一、气候剧变:

昼夜温差极大,白日酷热如焚,夜间寒冷刺骨;

部分士兵因水土不服染病,医师紧急调配药方。

二、部落冲突:

部分游牧部族不满建兴势力扩张,屡次设伏拦截;

影卫司派出间谍潜入敌营,策反部分头目,瓦解敌军组织。

三、地形复杂:

穿越乌拉尔山脉时,山路陡峭,马匹难以通行;

工兵营连夜开凿石道,确保主力部队顺利通过。

一次夜间遭遇战中,“无当飞军”小队遭遇敌军包围。队长冷峻下令:

“布阵!”

“以弩炮压制正面,分翼包抄!”

仅用一刻钟,便击溃敌军,并俘虏一名关键情报人员。审讯后得知:

“拜占庭已在高加索一线布置防线,意图阻止建兴军南下。”

“另有一支‘十字军’正从君士坦丁堡赶来,预计半月内抵达。”

这一情报极为重要。裴元靖立即调整行军路线,绕过敌军重点防御区,并命令加快行军速度。

【首战告捷:攻克第比利斯,震慑高加索】

建兴九年秋初,远征军抵达格鲁吉亚重镇——第比利斯(tbilisi)。此地为高加索门户,历来是东西方势力争夺的战略要地。驻守此地的是一支由拜占庭支持的阿拉伯-格鲁吉亚联军,约六千余人。裴元靖采取“夜袭+佯攻”战术,先派“鹰扬轻骑”在夜间骚扰敌军营地,制造混乱。次日清晨,主力部队发动总攻。“虎贲铁骑”正面冲锋,突破敌军第一道防线;“无当飞军”从侧翼攀登山崖,奇袭敌军指挥部。战斗持续一日一夜,最终成功占领第比利斯。裴元靖宣布:

“凡归顺者,授田免税。”

“凡助敌者,严惩不贷。”

此举赢得当地百姓支持,许多原属拜占庭统治的城镇纷纷献城归附。一位格鲁吉亚长老感慨道:

“昔日拜占庭苛税繁重,民怨沸腾。”

“今观建兴之军,纪律严明,仁义为先。”

“此真王者之师也。”

【尾声:帝国西极,黑海之畔】

第比利斯收复后,建兴影响力进一步扩展至高加索地区。消息传至长安,赵信展颜一笑:

“裴卿不负朕望。”

“此战虽小,却足以震慑西方诸国。”

“下一步,便是进军安纳托利亚,直逼君士坦丁堡。”

他在御书房提笔写下一道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