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儒的橄榄枝(1 / 2)

“秦世子!请留步!”

陈老激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急切。

秦烈的脚步微微一顿,并未回头。

陈老在几名太学院弟子的搀扶下,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拦在秦烈面前。他老眼放光,手中紧紧攥着一枚温润的玉佩。

玉佩呈圆形,质地莹白,边缘镂刻着古朴的云纹,中心则是一个小小的、篆书的“陈”字,散发着淡淡的书卷气息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厚重感。

“世子惊才绝艳,老朽叹服!” 陈老的声音依旧激动,“此乃老朽随身多年的信物,虽不值钱,但在帝都文人圈内,尚有些许薄面。世子日后若在文事上有所需,或遇……些许不便,” 他语速放慢,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被抬走的李慕白方向,“可凭此佩,到太学院寻老朽。老朽定当尽力!”

他双手将玉佩递到秦烈面前,眼神真挚而热切。

秦烈看着那枚玉佩,又看了看陈老激动的脸庞。

他沉默了片刻。

然后,他伸出修长而略显苍白的手,稳稳地接过了那枚温润的玉佩。

入手微凉,带着老者掌心的余温。

“长者赐,不敢辞。” 秦烈的嗓音带着一丝力竭后的沙哑,却依旧清晰沉稳,“多谢陈老厚爱。秦烈……铭记于心。” 他没有过多客套,只是微微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晚辈礼。动作干脆利落,带着军伍世家特有的利落。

陈老看着秦烈不卑不亢的态度,眼中赞赏更浓,连连点头:“好!好!世子慢走!他日定要再来太学院,与老朽煮茶论道!”

秦烈微微颔首,不再多言,将玉佩随意收入怀中,转身再次向大门走去。

这份来自当世大儒的善意和承诺,是他今夜除了打击李慕白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收获。在帝都这潭深水里,多一份助力,便多一分生机。

他刚走出揽月楼那富丽堂皇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帝都深秋夜晚清冷的空气,带着一丝尘土和远处宵禁梆子声的气息。喧嚣被厚重的门板隔绝在身后,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下来。月光清冷地洒在青石板街道上,映出他孤长的影子。

“秦烈。”

一个清越中带着英气的声音自身侧响起。

秦烈脚步未停,甚至没有转头,只是淡淡应道:“楚校尉。”

楚凤翎不知何时已悄然跟出,就站在揽月楼大门一侧的阴影里。她换下了白天的暗红劲装,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深青色便服,勾勒出高挑矫健的身姿。月光勾勒着她英挺的轮廓,那双明亮的眼眸在夜色中熠熠生辉,如同盯住猎物的雌豹,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探究和灼热。

她几步上前,与秦烈并肩而行,步伐不疾不徐。

“好一首《满江红》。” 楚凤翎开门见山,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清晰,“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好气魄!” 她侧头,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秦烈苍白的侧脸上,“这可不像是‘恰好记得’的前人遗作。这词里的火,这词里的血,没有切肤之痛,没有刻骨之恨,没有……真正上过战场、见过血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她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剖开秦烈平静的表象,直视他内心的深渊。

“边塞诗会,李慕白挑衅,你顺势而为,用《出塞》惊艳全场,这我能理解。” 楚凤翎的语速不快,却带着强大的压迫感,“可李慕白输不起,逼你再作,你本可以见好就收,或随便敷衍一首平庸之作,全身而退。为何偏偏要抛出这首……足以惊世骇俗、也足以引火烧身的《满江红》?”

她停下脚步,挡在秦烈面前,目光灼灼:“告诉我,秦烈。你今夜这两首词,究竟是给李慕白看的?还是给……某些躲在更高处的人看的?” 她的眼神意有所指地扫过皇宫的方向。

夜风吹动两人的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