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动荡不定(1 / 2)

走在回学校的路上上,崔琰和林悦都有些沉默。在教室和刚刚在派出所里的经历,就像一场荒诞的闹剧,可它又真实发生了。路上的街景不断后移,崔琰转头看向林悦,发现她的脸色还有些苍白。

“没事吧,不会是吓到了。”崔琰轻声说道。

“竞赛完后,看你急匆匆的样子,现在才知道你是去送李桐。”嘈杂街道,林悦说话的声音很小。

“幸好你跟过去了,碰到这样的事情对女生的伤害挺大的。”

崔琰苦笑道:“起初,刚打起来的时候还挺英勇,打完后,还是有点害怕。”眼神往街头拐角处望去

“庆幸跟了过去,”视线又看了看林悦,林悦在认真听,听她想知道的一切。

“现在治安不是很好,女孩子晚上尽量不要去人少的地方。”

彼时的社会治安,完全是不能和当下相比,监控摄像头无处不在。当时国内,监控摄像头,只存在很小一部分有地区。

彼时,大到车匪路霸,中到飞车抢劫,小到学生擂肥。

严重到有警车或街道悬挂横幅“飞车抢劫者,拒捕的当场击毙”。“对正在抢劫的车匪路霸可以当场击毙,群众打死有奖”。

某省的火车站墙上写着,严厉打击挑脚筋。某省火车站,外来工的噩梦等等。

《市都市报》等媒体,经常一半的篇幅都在报道各类犯罪案件。

大概是93、94年的时候,国企出差的人员都可以配枪,虽然这个政策只执行了一两年就取消了,但是你可以想象当时车匪路霸有多严重。

校园内的霸凌、收保护费等现象,是非常多的。

1996年,我国开始了第二次严打,历经2年时间的严打之后,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打掉了一系列的犯罪团伙。但是,在第二次严打结束之后,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很多犯罪团伙,又死灰复燃,开始进行各种犯罪活动。

2000年,全国的立案数量,相比1999年,增加了50%左右。贩毒、拐卖人口、黑社会组织、青少年犯罪等犯罪活动明显增加。

以青少年犯罪为例,早在第二次严打期间,就已经出现了苗头。很多青少年辍学以后,开始在城市游荡,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犯罪团伙,进行各方面的犯罪活动。在一部反映青少年犯罪的纪实性纪录片中,一个犯罪团伙,清一色都是“10多岁的娃娃”。让办案民警们,既气愤又无奈。

“嗯,”林悦情绪有点低落,今天所见的崔琰,较之前甚至初中时期了解的他,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后,崔琰的形象充满立体感

在教室与人对峙时,面容深邃, 五官立体如雕;眼神犀利, 鼻梁高挺, 唇薄如剑, 目光如炬;整个人发出一种难以抵挡的气质,邪恶而俊美的脸上此时噙着一抹放荡不羁的微笑。

初中看到的他,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即使在他们四个人当中,话都是不多的。

或许他不喜欢张扬,更善于倾听,他的存在感并不显眼,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安静与低调,让人感到十分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