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雪庭密语,寒梅映心(2 / 2)

林若曦接过玉坠,触感温润,竹叶纹路与她袖中玉佩的“未央”二字暗合。她忽然想起现代张晓在故宫看到的画卷,画中女子腕间便戴着类似的玉坠——原来命运的伏笔,早在百年前就已埋下。

“谢皇上。”她将玉坠贴身藏好,指尖触到金锁的凉意,“不过比起这些,臣妾更希望皇上答应臣妾一事——无论今日早朝结果如何,都别让承欢知道这些算计。她该像寻常孩子一样,在雪地里跑,在暖阁里吃糖栗子,而不是被卷入这些……”

“朕答应你。”雍正忽然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茧子擦过她的指尖,“从今日起,朕会让钦天监昭告天下,承欢是十三弟的血脉,受朕亲封的‘星护格格’,谁再敢拿命格说事,便是与朕为敌。”

两人正说着,忽见甄嬛的贴身丫鬟浣碧匆匆赶来,手中捧着卷泛黄的典籍:“宁曦格格,我家娘娘说这是康熙朝的《星象考》,里面记着‘北斗星动’的正解,让您务必带给皇上。”

林若曦接过典籍,见扉页上贴着甄嬛的字条:“星动非祸,乃吉兆,主皇室血脉延绵——望皇上借题发挥,堵众人之口。”她忽然想起甄嬛昨日在宫宴上替她斟茶时,指尖在杯沿敲了三下,原来那时便已想好对策。

“替我谢过甄娘娘,”她将典籍递给雍正,目光落在窗外的绿梅上,“告诉她,待这场雪停了,臣妾带着承欢去碎玉轩陪她赏花——顺便教承欢绣竹叶纹样。”

浣碧笑着福身退下,暖阁里的炭火又旺了些。林若曦望着雍正翻看典籍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一路虽走得艰难,却并非孤身一人——有巧慧替她照料承欢,有甄嬛与她默契相护,更有眼前人愿与她共担风雨。

“皇上,”她忽然轻声道,“您说,若十三爷在天上看着,会不会觉得咱们护着承欢,也算不负他当年的托付?”

雍正顿了顿,目光落在兵书上周身的批注——那是十三爷写给承欢的“成长手札”,从第一次抓周写到蹒跚学步,字里行间尽是温柔。他忽然想起十三弟临终前说的“若曦是明白人,替我看着承欢”,此刻望着林若曦,忽然觉得命运虽无常,却终究留了慈悲——让若曦的“明白”,落在了林若曦的肩上。

“他若在,定会说你比我更会护着孩子。”雍正忽然笑了,指尖划过她耳后淡红胎记,“就像当年他说你‘心细如发’,如今看来,倒是一点没变。”

林若曦心中一震,耳后胎记被他指尖触得发烫。她忽然想起张晓在现代做的那个梦,梦里有个男子说“若曦,承欢就交给你了”,此刻眼前人说“心细如发”,竟与梦境重叠。原来跨越时空的,不止是容貌与神韵,更是刻在灵魂里的牵挂。

“皇上谬赞了,”她低头避开他的目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玉坠,“臣妾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就像十三爷当年护着皇上,皇上如今护着承欢,而臣妾……”

“而你,护着朕。”雍正忽然替她接完话,目光灼灼地望着她,“从你在御花园替承欢挡下年妃的刁难,到昨夜在碎玉轩陪朕看雪,你做的哪一件事,不是在护着朕?”

殿外忽然传来承欢的笑声,混着巧慧的叮嘱:“慢些跑,别摔着了!”林若曦望向窗外,见承欢举着新扎的青燕风筝在雪地里跑,红斗篷扬起,像团跳动的火。雍正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忽然轻声道:“等这场雪化了,朕带你和承欢去圆明园,那里的梅林开得早,你最爱在梅树下煮茶——”

他忽然顿住,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林若曦却只是笑笑,指尖抚过他掌心的纹路:“皇上记错了,爱煮茶的是马尔泰若曦,而臣妾……”她忽然抬头,眼中映着窗外的绿梅,“臣妾爱喝的,是皇上亲手泡的碧螺春。”

雍正闻言一愣,忽然笑出声来,笑声惊起枝头的麻雀。他忽然发现,眼前的女子从来不是谁的影子,她是林若曦,是张晓,是带着两个灵魂的温度,却又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在慈宁宫,皇后盯着手中的佛珠,听着外头承欢的笑声,指尖捏碎了颗蜜蜡珠子。翡翠跪在地上,额头磕在青砖上:“娘娘,皇上已下旨昭告天下,承欢格格受北斗护佑,还封了‘星护格格’……”

“封吧,”皇后忽然冷笑,护甲划过佛珠上的裂痕,“等过了正月,哀家倒要看看,这‘星护’能不能护得住她——毕竟,紫禁城的雪,从来都是越下越厚的。”

碎玉轩里,承欢举着风筝扑进林若曦怀里,金锁上的星子蹭过她胸前的玉坠,发出细碎的响。林若曦抱着孩子,望着雍正眼中的温柔,忽然觉得这一场跨越时空的魂梦,终究不是虚妄——那些未说完的话,未做完的事,此刻都落在了掌心的温度里,落在了承欢的笑声里,落在了紫禁城的风雪与暖阳里。

雪又开始下了,却有一朵梅花落在承欢的红绒花上,像命运轻轻落下的吻。林若曦望着漫天飞雪,忽然明白,所谓轮回,从来不是重复遗憾,而是让相惜的人,在时光的褶皱里,重新握住彼此的手,把前尘的“来不及”,酿成现世的“来得及”。

而这一次,她不会再放手——就像掌心的玉坠与金锁,终将在风雪里,守着属于她们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