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听了智空和尚的话,心中已有了主意。他对智空和尚说道:“多谢大师告知真相。本王自有应对之策。”随后,朱棣招来幕僚,商议如何利用这僧衣之事反制建文帝一派。
“既然他们想用僧衣之事来抹黑本王,那我们就将计就计。”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对外宣称这僧衣乃是上天对朝廷削藩之举的不满,警示建文帝不可滥杀无辜,残害宗亲。”幕僚们纷纷点头称妙。
于是,北平开始流传起新的说法,说那僧衣是太祖皇帝在天之灵所化,是对建文帝盲目削藩的警告。这一说法很快传到了南京,建文帝和他的大臣们陷入了被动。他们原本想用僧衣之事打压朱棣,没想到却被朱棣利用,让天下人对朝廷的削藩政策产生了质疑。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地结束。建文帝得知朱棣的反击后,恼羞成怒,决定加快对朱棣的打压。他密令北平周围的军队加强戒备,随时准备对燕王王府动手。
朱棣也感受到了日益逼近的危机。僧衣劫虽暂时让他在舆论上占据了上风,但真正的战争即将来临。他召集将领们,说道:“南京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做好战斗的准备。”王府中,士兵们开始加紧训练,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引爆的火药桶。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僧衣劫如同一个导火索,将靖难之役的战火越燃越旺,大明王朝的命运也将在这场血雨腥风中迎来巨大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