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九子夺嫡与雍正新政(2 / 2)

短故事志 傲雷 1299 字 16小时前

摊丁入亩,是雍正帝的又一重大举措。此前,百姓既要交田赋,又要承担人头税,负担沉重。雍正帝下令废除人头税,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这一政策使得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减轻了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也打击了地主豪强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行为。

在西南地区,雍正帝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当地长期由土司统治,土司拥兵自重,不服朝廷管束,时常挑起事端。雍正帝派鄂尔泰为云贵总督,负责改土归流事宜。鄂尔泰恩威并施,一方面对愿意归顺的土司给予优待,另一方面对负隅顽抗的土司坚决镇压。经过几年努力,在西南地区设立了府、厅、州、县,派遣流官治理,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然而,雍正帝的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尤其是士绅阶层和官僚集团。他们明里暗里抵制新政,还在民间散布谣言,诋毁雍正帝。朝堂之上,也有不少大臣对新政提出质疑,甚至公然反对。但雍正帝不为所动,他力排众议,坚决推行改革,凭借着铁腕手段,让新政得以顺利实施。

在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雍正帝也不忘加强边防建设。他重用岳钟琪等将领,在西北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稳定了青海局势;又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维持了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他的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国库充盈,吏治清明,国家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乾隆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长期的操劳和改革的压力,也让雍正帝身心俱疲。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突然驾崩,死因成谜,有人说他是被吕四娘刺杀,也有人说他是服用丹药中毒而亡。不管何种原因,雍正帝的离世,让大清江山再次陷入权力交接的动荡之中。

雍正帝驾崩后,其子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乾隆帝即位之初,继续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政策,同时也展现出自己的治国理念。他重视文化建设,组织编纂《四库全书》,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丛书,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编纂过程中,也存在对一些书籍删改、禁毁的现象,引发了一些争议。

在军事上,乾隆帝自诩“十全武功”,先后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准噶尔部叛乱、回部叛乱,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这些战争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

乾隆帝在位后期,逐渐志得意满,生活变得奢靡起来。他多次南巡,耗费巨资,沿途地方官员为讨好皇帝,大肆铺张,加重了百姓负担。同时,吏治也逐渐腐败,大贪官和珅深得乾隆帝宠信,他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聚敛了巨额财富,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见其贪腐程度之深。

随着乾隆帝年事渐高,皇位继承问题再次摆在眼前。乾隆帝共有十七个儿子,但大多早夭或不得宠,最终,他选择了十五阿哥颙琰作为继承人。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禅位于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但仍掌握着实权。嘉庆四年,乾隆帝驾崩,颙琰开始亲政,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和珅抄家问斩,查抄的家产富可敌国。但此时的大清王朝,虽表面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内有白莲教起义等农民反抗运动,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嘉庆帝又将如何应对这重重危机?大清王朝又将走向何方?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