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此情此景,看起来颇感讽刺(2 / 2)

崇祯恨恨道:“你当然罪该万死!你仗着户部有调拨粮饷之便,与薛国观,以及八大晋商勾结,侵吞军资,纵容晋商垄断,你不该死,谁该死?”

随后,崇祯盯着两人,一字一顿道:“吏部尚书李日宣,通过吏部选官,为晋商打通仕途。通过卖官鬻爵,为晋商子弟提供仕途便利。”

“工部尚书刘遵宪,与晋商合谋贪墨工程款。纵容你家族子弟,与晋商构建建材走私网络,通过朝廷的各类工程,与晋商分赃······”

二人伏地,不敢喊冤。

他们清楚,八大晋商必定已招供一切。

皇帝手里握有确凿证据,喊冤就是激怒皇帝,当场说出罪证。

“李若琏。”

“臣在。”

“将薛国观、侯恂、刘遵宪、李日宣押入诏狱审问,并抄家。”

“臣遵旨!”

随后,锦衣卫入殿,将四人剥去官袍,押往诏狱。

“啪!”

崇祯怒拍龙案,“内阁、六部竟有四人勾结晋商,暗通建奴。有这样的中枢,大明离亡国还远吗?”

听到“暗通建奴”四个字,众人便知这四人已无生机。

陛下已将他们定性为叛国,无人能拯救他们。

“刘宇亮,你这个首辅称职么?”

“臣尸位素餐,枉受圣恩,愿领陛下责罚!”

“既然如此,你去太常寺当个少卿吧。”

崇祯清楚,刘宇亮无实际治国才能,却忠于皇权,便给个闲职养老。

“陛下仁德如天!”

刘宇亮如蒙大赦,叩头谢恩。

“程国祥去国子监做祭酒,黄士俊去国子监任司业,你二人可有怨言?”

“臣无怨言。”

崇祯一句话,内阁大学士和礼部尚书便远离政治核心。

主要是二人任内无作为,尸位素餐,拖累行政效率。

去国子监教书,正好发挥其科举出身的优势。

以前国子监学子闹事,前祭酒、司业都被免职,一直由其他人兼任,此次算是对这一职位的重新调整。

“蔡国用去工部屯田司,做个主事,监督农田水利。”

“臣遵旨。”

蔡大学士碌碌无为,直接被踢到基层。

“杨嗣昌,你军事经验丰富,就在兵部任个右侍郎吧。”

“臣谢陛下。”

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降职,杨嗣昌毫无怨言。

他清楚自己弱点,不善于与人沟通,刚愎自用,陛下才将他剥离决策层。

让他留在兵部,是看重他的军事经验。

崇祯道:“朕希望你们在新的岗位上,能够改过自新,恪尽职守,为国家效力。”

“臣等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期望。”

他们不敢有怨言。

皇帝没有一一指出他们的错处,已然是给他们留了颜面。

“你们下去吧,明天就会有任免文书。”

“臣等告退。”

殿内,内阁和六部瞬间只剩下刑部尚书郑三俊孤零零地站着。

此情此景,看起来颇感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