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兰陵风云:故人重逢与少年志(1 / 2)

程小雨对苏老将军病情的忧虑。这位曾与父亲在战场上并肩浴血的老将,如今被旧伤毒素折磨得形容枯槁。他深知,唯有尽快告知父亲,才能为苏老将军寻得一线生机。

早在程小雨派人送信之前,姥爷和舅舅便已得到消息,心急如焚地从河口镇赶来。此刻,他们守在苏老将军的病榻前,屋内弥漫着浓郁的草药气息。舅舅神色凝重,手中银针上下翻飞,为苏老将军施针驱毒;姥爷则紧紧握着老友的手,轻声宽慰:“老伙计,安心养着,等孩子们来了,热闹起来,你这病啊,准能好得快些。”苏老将军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程小雨的父亲在晋北侯国接到书信后,当即决定举家前往兰陵城。他带着王妃,以及程小雨的两个弟弟和妹妹,日夜兼程。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疾驰,车轮扬起阵阵水花,一家人归心似箭。抵达兰陵城时,父亲顾不上旅途疲惫,直奔苏老将军的居所。两位老友相见,双手紧紧相握,千言万语化作无声的叹息。

与此同时,大王子、李晓明与李沐阳主动承担起接待年轻人的任务。苏怀瑾、李逸尘等人初到兰陵城,便被这座繁华都市的景象所震撼。大王子笑着说:“诸位远道而来,且随我一同领略兰陵城的风采。”

一行人首先来到行政衙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官员们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政务。墙上悬挂的户籍管理图详细记录着城中每一户人家的信息,先进的管理制度让苏怀瑾等人惊叹不已。“没想到兰陵城的治理如此精细,实在令人佩服。”苏怀瑾由衷赞叹道。

接着,他们走进新建的书院。书声琅琅中,学子们专注地诵读着经典。书院内不仅有完备的藏书阁,还设有专门的算术、律法等课程。李逸尘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暗叹:“难怪程小雨如此出众,原来兰陵城有着这般重视教育的风气。”

街道上,工人们正在进行扩建工程。大王子指着规划图介绍:“未来,这条街道将成为南北商道的枢纽,商铺林立,车马川流不息。”苏怀瑾轻轻点头,目光中带着几分自豪:“当初改造兰陵城时,我和逸尘也出了些力,如今看着它越来越好,倒像看着自家孩子长大。”李逸尘笑着接话:“多亏小雨费心打理,我们那几间商铺才能安稳收租,不然可真是辜负了这番心血。”众人望着宏伟的蓝图,仿佛看到了兰陵城未来的繁荣景象。

琉璃厂内,五彩斑斓的琉璃制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匠们熟练地吹制、雕刻,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在他们手中诞生。李逸尘被一盏造型独特的琉璃灯吸引,驻足良久。“这工艺,真是巧夺天工!”他忍不住赞叹。程小雨笑着说:“等商贸节结束,送你一盏带回去,也算不枉此行。”

随后,众人参观了程小雨名下的绸缎庄、药铺和酒楼。绸缎庄里,各种精美的丝绸面料琳琅满目,新颖的会员制度更是别具一格;药铺中,药材分类严谨,还有专门为百姓义诊的坐堂大夫;酒楼内,独特的菜品和雅致的装潢,处处彰显着程小雨的经营智慧。每一处产业都让苏怀瑾和李逸尘感到自愧不如,同时也对程小雨愈发钦佩。李逸尘望着程小雨忙碌的身影,心中爱意更浓;苏怀瑾则暗自下定决心,要追随在程小雨和大王子身边,学习他们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