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拿出新编字典躲在书房为孙子取名,三个孙子得取一个亮堂的名字,而且得用上吕涛编写的《汉民字辈表》,哪怕这字辈是坨狗屎也得认,因为这千家姓和字辈表已经在别山封国被广泛采用,如神一般家家户户遵守规矩取名排辈。
吕不韦其实不是始祖,因为族人中还存活个七十来岁的老爷子辈分更高,虽然这老爷子身份很低而且血缘很远。
但宗族祠堂已经开建,吕氏祖训家规已经议定,所有新生儿必须按规矩来。
吕氏辈分乃: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吕涛算第三代排傅字辈,他的儿子排训字辈。
吕不韦取名为:训棠,训棋,训桢。
吕不韦翻了一整夜新编隶书字典,他顶着一对熊猫眼兴奋对吕涛道:“老三,你看,你名为涛,乃水,水生木,所以你之子便是木字旁,你后代子孙便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此乃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以后你这房子孙便能见名字知出处。”
“啥来着,”吕涛吓了一跳,这个时代已经有阴阳五行学说了吗,好像《吕氏春秋》内提过阴阳补气养生之说,但这不是大明子孙取名习惯吗?
这是天意,还是巧合,天啦!
好吧,这老子不是他后世老实巴交泥腿子老子,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他的话基本上就是命令,在拿不出有力反对意见的情况下,事情是没得商量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下战火纷飞,别山却繁荣安逸,百姓今年算不上大丰收,但基本上都有了产出,够一家老小吃饭了,别山也终于告别被人掐住命脉,摆脱完全进口粮食的窘境。
吕涛那点田地是真的丰收了,五亩水田收了两千余斤干稻谷,每亩四百斤,算真的丰收。
此外,他还有夏麦收成,桑麻大丰收(数千年原始土地太肥沃),还有鱼塘产出,其他的蔬菜瓜果不可计数,再加上小米高粱黄米,累的他和军中一帮旅团长满头大汗。
吕涛没偷懒,而是一直坚持在田中收获,这其实已经不是简单的收获,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丰收之后立马要秋耕,吕涛田地大丰收是因为他的田地早被人开发成熟田,什么杂草树桩石头异物早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所以牛套曲辕犁直接下田翻耕,曲辕犁早被吕涛弄出来了,施肥也早就普及,一普及,原本掏粪工是个苦差事,现在却变成肥差(清理费收一笔,卖肥料收一笔)要不然这么大的城市岂不是如中世纪的欧洲——屎尿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