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被朱元璋叫住。
“怎么了,老爷子?是还要点菜吗?”
“点个什么菜!回来坐下。”
“这样似乎不太妥当吧?”
朱英略有迟疑。
“我让你坐你就坐!难道还敢抗旨不成?”
朱元璋声色俱厉,转头冷眼看向汤和三人。
“你们莫不是有异议?”
“没……没有,我们怎会有想法呢,大兄您说的自是对的!”
汤和慌忙附和,傅友德和蒋瓛二人也急忙摇头示好。
看着这一幕,朱元璋满意点头,再次望向朱英:“如今你可以安心入座了吧?”
朱英无奈苦笑,心中虽不在意这种场合的交谈,但既见老朱如此郑重其事,只好转身重新坐好。
“刚才说到哪里,对了,你们可知那些奏章里写了些什么内容?”
朱元璋语气忽然沉重。
这次汤和等三人赶紧摆首示意不知情。
朱元璋冷哼一声:“上面写明,单就今年洪武十五年开春至今日为止,那倭寇竟已上岸在福建境内劫掠烧杀逾百次之多!”
提到此事时他勃然愤慨,一气之下猛地将手中茶盏拍回桌面,“砰——”
的巨响令众人心下一惊。
“区区小倭居然胆敢挑衅天朝威仪,更肆意屠戮我百姓,简直就是死不足惜、目无王法!”
他怒目圆睁道。
旁边的汤和三位顿时从椅子弹起站立,时刻等待震怒中的陛下发表指示。
然而刹那间才意识到此刻所在乃是普通酒楼天下绝味,并非宫中的议政重地。
一时间面露窘态。
朱元璋斜视三人,语调透着不悦:“你们几个这是唱哪出戏码?”
“啊,这个,小弟不过是……小弟也是太生气不过,想开口叱骂一番而已,恳请哥哥宽恕则个!”
汤和支支吾吾搪塞着。
倒是傅友德站了出来,神情肃正答道:“主上息怒,我等闻此暴行难抑胸中义愤,一时冲动冒失失态,实该请罪。”
随后蒋瓛亦补刀认错:“确请主公见谅!”
“好了罢了,就光嘴上说说又有何益处?都统统归位继续坐着吃便是。”
朱元璋挥挥手表示不予追究。
众人连忙遵命重新坐好。
稍定片刻,他重新开腔:“今儿早些时候陛下看了相关奏报,早已龙颜大怒。
而后传唤颖国公、信国公还有锦衣卫指挥使进宫觐见。
各位可曾推测陛下召见的目的何在?”
无需多思量。
“这还不得动手!倭奴这些年来越发张狂,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活得嫌日子太久是不是?”
汤和急先锋似的首先表态。
一旁傅友德与蒋瓛同样称是:“确实该剿灭这些贼寇。”
他们三人的回应换来的是朱元璋颔首认可,紧接着再度把视线转移至朱英身上,“朱英小崽子,你如何看?”
朱英不由错愕:怎么突然跳到自己这儿来了?
这不该是皇帝跟手下的臣僚专门探讨的事情么?
朱元璋瞅着朱英的表情,一下子便明白了小伙子的心思:“但讲无妨,咱家还没有那套因为言语获罪的道理;只要不冲撞圣驾就没问题。”
就连一贯稳重如傅友德与蒋瓛这样的大将听了这话,嘴角也不由自主牵动几下。
毕竟,倘若朱英真出口无忌讳地指责起龙庭上的事情,岂非等于当着僧人直批光头?
只有汤和,因早已猜透朱英真实身份,他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忍不住暗笑。
在汤和看来,即便朱英大胆骂了陛下,怕是皇帝也只能忍下。
毕竟,他们二人可是祖孙关系!而且这孙子还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正是当今圣上呢,哈哈。
此时,朱英轻轻一笑:“洪武爷为天下百姓所作贡献之大,无人能评头论足。”
“哦?小友是不是特意讲好话,想让朕代为传达呀?”
突然听闻赞语,朱元璋心情舒畅,也笑出声来。
汤和等人面面相觑,心道:真会装!
对此朱英从容回道:“在下可没这么想过,不过要是老大人您有这心思,晚辈自然求之不得。”
越如此坦然应对,朱元璋越感快意,“有何不可,我天天见陛下,举手间的小事而已。”
望着眼前这位年轻人,他脑海突然掠过一念。
是否现在就把真相说与朱英?
若告诉了,他便能继续同自己这般轻松交往。
但这念头刚升起,很快被朱元璋否决。
朱英终归是朱氏血脉、大明皇长孙。
当初以为走失也就罢了,如今找到又怎能让他久居尘世。
不如等日后找个良机宣布:大明嫡长孙归来!
想到此,他又有些担忧,朱英若进宫后待驾之时恐怕不再如此随性洒脱,反倒变成朱标那般谨守君臣规矩了。
一时间情绪转而低落,脸上的笑意也随之消散。
于是朱元璋转移话题问道:“依你之见,今日陛下召集诸大臣讨论倭患,将会采取何种策略?”
事关家国大事,朱英收起嬉笑神色,低头凝神思考。
朱元璋默默注视,未打扰。
一边的汤和三人哪敢催,这是嫌命太长么?
须臾之间。
朱英扬起头道:“在下推测,洪武爷自乱世崛起扫平群雄、逐鞑虏立华夏,如此帝王定不会容忍区区倭人之轻蔑。
今日召见两位国公就是明证。”
“哦?何以见得?”
朱元璋追问道。
“大明初建时名将众多,其中颖国公正因治军严谨且善谋断而出名,昔日洪武爷称赞‘将帅之中以功勋数,首推友德’。
实属开国栋梁之材。
如单请颍国公倒无异常,毕竟他无论征战何处皆可胜任。
但同时请了信国公就不寻常了。
信国公乃少数多次水战获胜者,在当今天下水战方面堪称首屈一指。”
朱英依循记忆,娓娓讲述。
朱元璋听完颇为欣喜,因他的打算果然与朱英所说无差。
汤和与傅友德听得目瞪口呆,心底惊问:
莫非这家伙偷偷瞧见我的洗澡秘密?
为何对老子的事迹如此了如指掌?
蒋瓛同样以异样的眼神注视着朱英。
即便自己身为统领御林军、监察百官的锦衣卫首领,也没他朱英了解得这般透彻。
朱元璋尽览众人神色,心底暗暗得意,他知道,这个大孙子已经成功凭借实力吸引了三人的关注。
“你们三人,怎么看朱英方才所说的话?”
三人闻声收敛视线,汤和首先开口。
“大哥,老弟我觉得小朱说得很在理。
这么年轻的后辈就有这番见解,简直像沉睡深潭的蛟龙,待机缘一到,必然一飞冲天!”
傅友德:!
蒋瓛:!
两人惊愕地看向汤和。
他刚才怎么说的?潜龙腾渊?机遇来临一飞冲天?
皇帝就在眼前,这话敢说出口啊!
两人又看向朱元璋,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震怒。
然而令他们惊讶的是,皇帝非但没有生气,反倒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说得太好了,以前真没想到,你汤老大嘴笨也能说出这般精彩的话语!”
朱元璋指着汤和哈哈直乐。
显而易见,他极为满意。
傅友德与蒋瓛却被弄得懵了。
这到底啥情况啊?
“呵呵,大哥您这话说的……我是真心觉得朱贤侄有本事,并没有刻意奉承。”
汤和笑容可掬地回应。
不对劲!这里气氛太诡异了吧!
傅友德和蒋瓛渐渐琢磨出味道。
目光齐刷刷投向旁边的朱英。
这个家伙,绝对非同寻常,否则汤和绝不会表现得这么反常。
“哈哈好!说得是!朱小子确实不错。”
朱元璋越发表现出喜悦之情。
朱英:……
这种夸奖也太离谱了,太过分了吧。
只能无奈提醒:
“我说两位大人,差不多得了,再表演就过火了。”
“哎呀!瞧瞧这孩子多不懂事!”
朱元璋戳了戳朱英道。
明白其中意味的汤和以及回过神来的傅友德、蒋瓛哪里还敢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