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能不说话就不说话(1 / 2)

薛祥战战兢兢地站起,内心惊惧不已,暗自决定日后定要远离李伟,以免被他害死。

其实他的为官生涯还算廉洁,否则朱元璋也不会如此轻易放过他。

“李伟那里,今后还得劳烦你多留意,今日这种门敬之类的事,不妨直接告诉他。\"

“??”

薛祥疑惑问:“陛下,你不是说别让他走上歧途吗?”

“路摆在他面前,怎么走是他自己的选择,我又没让你对他隐瞒。\"

“……”

薛祥无言以对,你刚刚干嘛吓唬丞相我?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这太不有趣了!

意识到自己将来仍需与那小子周旋,薛祥满心怨念。

交代几句后,朱元璋便令薛祥退下,接着拿出另一张纸条,上面记录的是李伟这几日让来福和阿布搜集的消息。

这些消息零散琐碎,今日买几袋米,明日要几斤油,某天坐次马车,毫无系统性,单独拎出来不过是几十文几百文的小数目,朱元璋琢磨了半天,也弄不明白这小子收集这些东西想查出什么。

搞情报工作,信息分析比信息收集更重要,就像后世闻名的什么A什么I,很多情报是从公开新闻消息中分析出来的。

李伟获取的这些情报,同样需要精密计算分析,才能得出所需情报,那些亲卫虽无所不知,但他们都出身军武,加减法还能应付,乘除就只能靠将领处理,更高级的计算分析就无法胜任了。

别说这些亲卫,就算户部那些管理账册的官员,比起李伟这个后世工科生的数学能力都要逊色,更何况他还拥有电脑。

次日,李伟带上奏书,与闹钟韩宜可一同上早朝,如今他也算是朝廷重臣,得以进入小屋等候开门。

朝堂之上,大臣们依次上奏,井然有序,李伟精神集中,耐心等待机会。

李伟上前递交奏章时,直言弹劾范敏,称其财产来历存疑。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感意外。

范敏本人亦显愕然,对于这种新奇的指控毫无准备。

按惯例,即便未正式任命,同僚通常也会尊称他为尚书,而李伟仅以郎中相称,稍显失礼。

朱元璋听罢李伟所述,虽表面镇定,内心却颇感疑惑。

他早知李伟在调查范敏,但“财产不明”并非律法中明文规定之罪,因此颇为不解。

“详述其情。\"朱元璋平静地命令道。

李伟随即列举范敏家庭支出明细,从家人到仆佣,再到车夫和管家,逐一核算后指出,范敏家庭年支出竟达千余贯,远超其应得俸禄。

众人闻言均觉匪夷所思,范敏更是震惊不已,因为这些数字与自家状况吻合度极高。

“且慢!你这样计算不妥,有几个丫鬟是我近期才雇的,我家原先只养得起四个……至于小妾,也是今年才娶进门的。\"范敏急切辩解。

李伟不紧不慢地回应道:“范大人说得有理,我也参考了您去年的情况重新计算过。

即便如此,除去新增的开销,范大人仍有六百余贯额外支出,而您之前的品级仅为五品,年俸不足三百贯。

那么,请问这笔差额来自何处?”

范敏脸色苍白,哑口无言。

即使如今已升任正五品,其俸禄也未曾增至三百贯以上,朱元璋尚未批准上调薪俸。

刑部尚书张宗艺忽然站出来奏报:“陛下,臣弹劾李侍郎擅自行事,调查朝廷重臣,分明是挟私报复,请陛下严加惩处。\"

这是因这件事关乎刑部职权,而且还有别的考量……

吏部的洪彝已经调离,不过皇上并未让他归乡务农,而是派往外地担任布政使。

都御史安然也已告老还乡,毕竟年迈且不受圣眷。

礼部的偰斯态度淡漠,仿佛随时准备辞官。

工部的薛祥与他们并非一党。

兵部的赵本,在明初皇帝与武将皆强势的情况下,兵部的地位可想而知。

户部那边,正遭受弹劾……

文官体系,一片狼藉!

——

范敏正愣神间听闻此言,猛然惊醒,立即反驳:“没错,我有多少钱关你何事?你有何资格查我?查我之事应由三法司处理!”

他先前陷入迷局,听闻李伟精准计算其花费时大吃一惊,一时未能及时应对。

“这些不过是寻常之事,我查询有何不可?范大人莫非心虚?”李伟步步紧逼。

范敏冷哼一声,未作回应。

高坐御座之上的朱元璋目光冰冷地注视着二人,内心对李伟的调查结果亦是颇为震撼。

李伟借助商会之力调查范敏之事,他全然知晓。

李伟掌握的情报,他同样尽在掌握,但他却从未从这些信息中得出这般关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