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太学馆的铜壶
阳嘉元年,洛阳太学。张衡盯着漏壶的刻度皱眉,铜壶滴漏的节奏比往常快了三分,漏箭上的刻纹竟与《史记·天官书》里的“地脉急”异象吻合。他摸出怀中的青铜齿轮,齿纹间“史工”二字在烛光下若隐若现,这是祖父临终前从长安带来的传家宝。
“平子可听说,南阳铁矿近日屡现异响?”同舍生崔瑗递来一卷《南都赋》,赋中“固灵根于夏后,终三代而始蕃”句被朱砂圈住,“有人看见矿洞深处有荧光,形如北斗。”张衡注意到赋页边缘有虫蛀痕迹,竟组成了类似齿轮的图案。
深夜,张衡潜入太学藏书阁。在封存的西汉旧档里,他发现了司马迁《史记》残页,“地脉”二字旁用墨笔批注着:“以字锁脉,以数定机。”当他将青铜齿轮对准月光时,齿轮投影竟与残页上的“玄”字笔画完全重合。
第二章:南阳矿的荧光
暮春,张衡回到南阳西鄂。矿洞深处的荧光来自嵌在岩壁的陨石碎片,每块碎片周围都刻着小篆数字,与《九章算术》的开方术吻合。老矿工递给他块带字的陶片,上面“昆吾”二字的写法,与少府监遗址出土的铭文 identical。
“这些石头会吸铁。”矿工展示着被陨石碎片吸附的铁镐,“前几日塌方,露出个青铜箱子,里面装着这种齿轮。”张衡接过齿轮,发现齿纹竟对应着《周易》的复卦爻变。更惊人的是,箱子底部刻着“史工藏器”四字,笔锋与司马迁的手迹极为相似。
雷雨夜,矿洞突然震动。张衡看见陨石碎片在闪电中亮起,岩壁上浮现出星象图,正是他在《史记》残页上见过的地脉节点。当他将青铜齿轮嵌入石壁凹槽时,整个矿洞的荧光连成一片,组成了司马迁竹简阵中的“地”字。
第三章:灵台的候风仪
永和元年,洛阳灵台。张衡抚摸着新铸成的候风地动仪,八条龙首的方位与地脉节点完全对应。他在龙腹里暗藏了齿轮组,每组齿轮都刻着《史记》中的关键词:“河”“洛”“星”“斗”。当崔瑗转动中央的“都柱”时,齿轮咬合声竟与漏壶滴漏形成和声。
“你可知,为何要用铜人衔珠?”张衡指着龙首下方的蟾蜍,“铜人代表地脉之‘仁’,蟾蜍背甲的纹理,是司马迁当年记录的地脉修复图。”他忽然从怀中取出块陨石碎片,嵌入都柱顶端的“天”字凹槽,碎片立刻发出共鸣般的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