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明风华(2 / 2)

李时珍在武当山采摘曼陀罗,药篓里的《本草纲目》手稿已泛黄。他尝过70余种毒药,至今舌头上还有麻木的痕迹。“人言炼丹可长生,”他对弟子庞宪说,“却不知草木皆有性,顺之则生,逆之则亡。”当这本书传入日本时,汉医们惊叹“东方的《本草》,比黄金更贵重”。

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大顺”国号的墨迹未干,便率大军东征。他望着手中的“闯”字令旗,想起米脂灾年“迎闯王,不纳粮”的童谣,忽然对牛金星说:“若得天下,当使耕者有其田。”然而当他的军队在北京城纵酒狂欢时,却没看见吴三桂的铁骑已与多尔衮的八旗军结盟,山海关外的马蹄声,正踏碎他的帝王梦。

王阳明在南赣讲学,弟子们围坐在皂盖树下,听他讲“知行合一”。一个畲族少年问:“何谓良知?”他指着山间的清泉:“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临终前,他望着弟子们泣不成声,用尽最后力气说:“吾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成了明代心学最动人的注脚,也成了一个王朝在衰败前最后的精神亮色。

南京城的秦淮河上,李香君的《牡丹亭》唱段惊起鸥鸟。她望着侯方域留下的桃花扇,扇面上的血痕已化作桃花,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清兵入关的消息。她颤抖着将扇子浸入河中,血色随波而去,恍若大明王朝的风华,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究是零落成泥,却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精神花瓣,在文明的枝头,继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