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宫算学赌约(1 / 2)

显庆二年,明薇随和亲使团抵达吐蕃红山宫。松赞干布以「九宫格」宴席待客,每道菜对应一个算学方位,主菜「吐蕃算羊」的刀工竟暗含「割圆术」原理。

「久闻唐国苏博士善算,」松赞干布举起金碗,碗底刻着吐蕃文的「算」字,「孤有一赌约:若你能算出今日日落的精确时刻,孤便以青海湖为界,唐蕃二十年互不侵扰。」

明薇扫视红山宫的布局,发现宫殿坐北朝南,台阶共九九八十一级,每级高约三寸,恰是「九九算」的具象化。她取出青铜日晷,置于台阶顶端,观察晷针投影:「赞普可知,红山宫的台阶设计,暗合《周髀算经》的『影差原理』?」

松赞干布挑眉:「愿闻其详。」

「地表南北每千里,日影差一寸。」明薇指着晷影,「红山宫台阶高八十一寸,若日影完全覆盖台阶,需太阳高度角为四十度。结合今日节气,日落时刻应为酉时三刻一分七秒。」

松赞干布命人用吐蕃的「星盘法」同步测算,两相对比,误差不足半刻。他哈哈大笑,解下腰间的「算王腰带」赠给明薇:「唐国算学,果然名不虚传。孤愿赌服输,明日便遣使与唐会盟。」

是夜,明薇被邀至红山宫密室,看见松赞干布珍藏的「象雄算经」。经中记载的「大鹏展翅阵」,竟与《孙子兵法》的「雁形阵」原理相通。她取出《吐蕃算图》,与象雄算经对比,发现两国算学在「兵势推演」「水利计算」等领域竟有五成以上的共通点。

「赞普可知,」她指着算图上的河源军,「唐蕃算学同源,皆从自然中取材。贵国用雪山融水计算灌溉,我国以黄河泥沙测算漕运,本质上都是与天地算。」

松赞干布凝视着算图,忽然道:「孤有个请求:望苏博士能留一本《九章算术》于吐蕃,孤要让子弟皆知,山外有山,算外有算。」

明薇取出随身携带的袖珍算经,扉页上写着「算无国界」四字:「愿唐蕃算学,如日月星辰,各耀其辉,共明宇宙。」

离开红山宫时,明薇望着高原的星空,算筹在掌心轻轻转动。她知道,这场赌约的真正赢家不是她,而是算学——当不同文明的算筹在同一张赌桌上相碰,碰撞出的不是火花,而是照亮人类智慧的光。

武周算学新政

载初元年,武周称帝,改元天授。明薇以「算学博士」之职兼修国史,在《则天实录》中写下:「朕闻善算者知进退,善治者通古今。今改算学为「天算」,设女科,开民智,以算道治国,以数据安民。」

洛阳太初宫的殿试场上,明薇作为主考官,看着首位女算生走进考场。她叫李锦娘,来自江南渔村,曾用算学改进渔网编织法,使渔获量增加四成。

「题一:若商船从广州出发,经南海至波斯,需测算季风周期、洋流速度、货物配重,如何用算学统筹?」明薇出题时,注意到锦娘袖口露出的渔网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