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昭三年,长安的春日带着丝丝料峭寒意,未央宫的飞檐在晨曦中勾勒出冷峻的轮廓。年轻的郎官陈汤,身着一袭素色长袍,身姿挺拔,穿行于宫门之间,眼神中透着不羁与抱负。
“陈汤,陛下宣你即刻前往宣室殿。” 一位宦官匆匆走来,尖细的嗓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陈汤微微一怔,心中涌起一丝期待,大步迈向宣室殿。殿内,汉元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下方群臣分列两侧,气氛压抑。
“陈汤,西域之事,你可有见解?” 元帝目光落在陈汤身上,声音低沉。
陈汤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匈奴郅支单于在西域日益坐大,屡次侵扰我属国,若不加以遏制,恐成大患。臣以为,当出兵西域,扬我大汉国威!”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小小郎官,竟口出狂言,出兵之事,岂是你能妄议的!” 一位老臣怒目而视。
“如今我大汉国力强盛,岂容匈奴在西域放肆。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陈汤毫不畏惧,据理力争。
元帝沉思片刻,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朕与诸卿再议。陈汤,你且退下。”
陈汤心中虽有不甘,但也只能退下。他深知,要实现自己的抱负,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初露锋芒
几日后,陈汤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随校尉甘延寿出使西域。他们的队伍沿着丝绸之路西行,黄沙漫天,驼铃阵阵。
抵达西域都护府后,陈汤发现局势比想象中更为严峻。郅支单于在康居国的支持下,不断扩张势力,西域各国人心惶惶。
“甘校尉,依我之见,我们应趁郅支单于立足未稳,先发制人。” 陈汤向甘延寿建议道。
甘延寿面露犹豫之色:“此事需上奏朝廷,待陛下旨意方可行动。”
陈汤心急如焚:“若等朝廷旨意,战机恐已消逝。如今我等手握西域各国兵马,若能出其不意,定能大破匈奴。”
甘延寿仍在迟疑,陈汤却已暗中开始筹备。他四处奔走,联络西域各国,说服他们出兵相助。
孤注一掷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陈汤瞒着甘延寿,假传圣旨,调集了西域各国四万大军,兵分两路,向郅支单于的驻地进发。
“陈汤,你这是违抗军令,罪当万死!” 甘延寿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
陈汤扑通一声跪地:“甘校尉,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此次行动成功,乃国家之福;若失败,陈汤愿以死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