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山口阻击(1 / 2)

篓拔力昝目送贺兰亭带人离开后,方才命人打开城门,把他们留下的两匹马牵进城内。经辨认,马上驮着的,确实是纥奚木木勒和贺赖扭陆的尸体。篓拔力昝见元帅与先锋果然战死,叹息一声,对手下说:“传令下去,立刻收拾东西,返回大燕。”

一个时辰之后,张北城的东门缓缓打开,篓拔力昝率领着麾下的士兵,踏上了北返的征途。在撤退的队伍中,除了纥奚木木勒和贺赖扭陆的尸体,还押解着此番出征掠夺来的战利品——金银财宝和年轻漂亮的汉国女人。

此时,张北城东门十里之外的一处山口,吴铁柱正指挥着手下的士兵摆放拒马,挖陷马坑。他率领的子弟兵步兵第一营本来在罗平、永丰和安民三县驻防,接到阻击北逃的燕国部队的命令后,吴铁柱立刻集结队伍,经张南长途奔波赶到此地,来不及休息,便做起了战前准备。

“营长,燕军来了!”一名斥候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神色紧张地禀告道。

“全体,准备战斗!”吴铁柱立即下达了命令。他没想到敌人来的这么快,来的也并非是残兵败将,而是两千满血的燕国骑兵。但无论如何,吴铁柱也要将这股燕军死死拖着,完成刘轩交给自己的任务。

五百步兵,阻击两千骑兵,这一战,注定成为子弟兵成军以来,最凶险的一战。

得到吴铁柱命令后,士兵们迅速结成了防御方阵。第一排50名士兵单膝跪地,左手将盾牌戳在地上,右手的长枪成45°角指向前方。第二排士兵左脚踏着前排袍泽的肩膀,左手持盾护在他们的头部,右手的长枪也是45°指向前方。第三排士兵身子站直,左手盾牌举过头顶,右手长枪探出。后面的350名弓箭手则把手中的弓箭斜指向前方。

刚准备完毕,篓拔力昝便率军赶了过来。见到眼前的汉军方阵,篓拔力昝不禁皱了皱眉头,他没少和汉军交战,确是第一次见汉军使用这种阵型。

时间紧迫,篓拔力昝来不及多想,便下达了作战命令:“元坝率五百人侧翼掩护,慕容离带领一千人冲阵”随着命令发出,一千五百名燕国骑兵呼喝着向汉国方阵冲了过来。

这边,吴铁柱也下达了战斗命令。方阵后面的弓箭手,开始不停地将手中箭矢向前斜射。

很快,五百名负责清障的燕军便来到拒马前,他们冒着从天而下的箭雨,用长沟飞爪等工具,把拒马拽到一旁。吴铁柱选的阻击地点是个山口,那些负责掩护的燕国骑兵,无法迂回射击汉军的侧翼,也只能和汉兵一样向上抛射,这样极大的增加了燕军的战损。丢下了一百多具尸体后,燕军终于为后面的大部队扫清了障碍。

“杀死这些汉狗!”百夫长慕容离见前方已无障碍,狠狠地拍了一下马屁股,用马刀拨打着箭矢,边快速前冲。燕国士兵见主将身先士卒,也是各个奋勇向前。

北方游牧民族均不善炼铁,除了铁甲重骑兵外,燕国士兵都穿着皮革做的铠甲,虽然轻便,却很容易被射穿,短短几十丈的距离,便有三百多名燕兵中箭身亡。

吴铁柱所采用的鱼鳞方阵,乃是刘轩“发明”的。此阵在与其他兄弟部队协同作战时,能够发挥出极大的威力,形成严密的防御和强大的远程火力支援。然而,当鱼鳞方阵单独使用时,却存在着一个显着的弊端——攻远不攻近。

这是因为弓箭手位于方阵后方,他们只能斜着向上射箭,以攻击远处的敌人。当敌人逐渐逼近,冲至方阵跟前时,便会脱离弓箭手的攻击范围。

很快,慕容离便冲到方阵跟前,接着,越来越多的燕国士兵摆脱了箭雨的攻击,他们兴奋的用马刀击砍着汉兵的长枪,胜利已经在向他们招手。

以往,当骑兵冲到步兵阵列之前,他们的阵型就就乱了。然而,眼前的这支汉军队伍却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战斗意志。前排的盾兵如同磐石一般,硬挺着身体一动不动,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掩护着后面的袍泽继续射箭,精准地收割着远处燕兵的生命,丝毫没有一分溃败的迹象。

“前进!”吴铁柱一声令下。前排的汉军士兵突然间站了起来,他们挺着长达一丈的长枪,如同钢铁巨塔一般,开始缓缓向前推进。后排的士兵则紧密跟随,保持着严整的阵型,整个方阵就像是一个缓慢移动的钢铁刺猬,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那些已经冲到前面的燕国士兵,躲闪不及,被汉兵锋利的长枪刺中,哀嚎着倒下。更有甚者,一些刚冲过来的燕兵连同战马一起,狠狠地撞在了枪尖上,瞬间毙命。

“他妈的!”慕容离忍不住骂了一句,一时之间束手无措,只得和同伴们一起慢慢回退。就在这时,一名燕国骑兵冲上前来,正好撞在了他坐骑的屁股上。受惊的战马本能地向前窜出,只听“砰!”的一声,慕容离连人带马,被钉在汉兵的枪尖上。他张嘴想骂撞自己的那名骑兵,却再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