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饥民们每天都能吃到管饱的米粥,体力开始渐渐恢复,情绪日益平稳。虽然他们只能露天睡在城外,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颠沛流离的生活,饥民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有些饥民开始担心起来,担心晋王驱赶他们。因为按照惯例,一个县城,最多连续施粥三天,并且每天只有一顿。而永丰县,已经连续施舍了六天,每天还是三顿饭,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大家都盼着,能够多享受几天这样安稳的日子。
这日,县城驿馆里,永丰县所有的官员们,都聚在了刘轩临时处理公务的房间。
和刘轩穿越前的那个世界不同,这里一个县也就有县令、县丞、主簿、典史、巡检和驿丞六名“大老爷”,官员队伍简直精简到了极限。
至于游击林东,虽然驻守在永丰,受县令吴雪封节制,官籍却在晋北城。
“王爷,永丰县粮食足够再维持四天。下官已和罗平县罗大人、安民县黎大人通了气,四天后,不管这些饥民去哪个县城,他们都能维持五天的施粥。我们晋北府对这些饥民,也算尽力了。”吴雪封向刘轩汇报着说。
刘轩环视众人,问道:“大家都这样想吗?”
众人纷纷点头,晋北府这次咬牙赈灾,终于把这些将要哗变的饥民拉了回来,也算是为朝廷立了一份大功。
“你们可曾想过,”刘轩站起身,负手而立,缓缓说道,“这些人在罗平或是安民吃完五天的粮食后,他们将何去何从?如果他们一直这样四处流浪,总会有吃不饱的时候。到那时,他们是否有可能真的变成流匪?”
众人沉默不语,他们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却束手无策。
侯勇新皱着眉头说道:“王爷,我们晋北也不能一直养着这些人啊,再说也养不起。”
“当然,本王绝不会一直养着他们。本王要让他们通过劳动,自食其力。”刘轩坚定地说道。
……
第二天,饥民们发觉今日的米粥异常香甜,今天的粥里没放沙子。
在分发米粥时,士兵们向饥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永丰县的粮食储备已所剩无几,再过几天,他们就需要前往其他地方寻求援助了。
尽管饥民们心里清楚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但这个消息还是让他们情绪低落到了极点。饥民深感晋王仁德,内心不愿离开,然而现实却迫使他们不得不踏上新的流浪之路。
还好,士兵们又放出了另两条好消息。首先是征兵:晋北子弟兵计划征兵一千名,条件为十五至三十五岁、身体健康且无牵无挂的男性。一旦被录用,士兵们将享受每月四两银子的军饷,并保证每三天能吃上一次肉。
另一个是招工:招募各类工匠如铁匠、泥瓦工、石匠、木匠等工匠,月薪为二两银子,且包吃住。同时,官府还招募普工,月薪为一两五百文。此外,还招募教书先生,月薪高达三两。以上所有民工,都允许携带家属,工作地点在神石县或晋北城。
这些消息在饥民中迅速传开,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任何身体健康的饥民,只要肯出力气,每个月赚到的银子,也足够他们全家生活所需。更何况官府还提供食宿,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将收入积攒起来。几年后,他们就能用这些积蓄买房置地,在晋北安家落户。这对于饥民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下午时分,永丰县的四个城门口都摆起了桌子,由专人负责登记那些想要当兵或做工的饥民。由于饥民都是穷苦百姓出身,没有人吝啬于付出自己的劳力,因此报名的人络绎不绝,积极性极高。
被录取的饥民们个个欢天喜地,而那些因条件不符未被录取的人则唉声叹气。当然,也有一些人天性懒惰,只想白吃白喝,他们仍在观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