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种植蔬菜(1 / 2)

“沈百户?”

朱瞻基先是怔住,旋即想起自己曾授予沈文度锦衣卫编外百户的身份。

周忱口中的沈百户正是沈文度,朱瞻基忍不住轻笑一声,说:“他倒是颇有想法,不过,目前仍按我所言行事即可,待日后若能彻底清除瑕疵,再做其他亦不迟。”

“是!”

周忱点头应允。

朱瞻基交代完毕,又从一堆玻璃器皿中挑出两件类似人脸大小的盘子。

这两件乃是此次最佳之作,仅边缘处略有瑕疵。

样式简单,表面平滑,无多余雕饰。

双手握住盘子思索片刻,朱瞻基转向周忱问:“身上可带银钱?”

周忱闻言一愣,下意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袋碎银,朱瞻基粗略一看,约莫十多两。

估摸分量无误,朱瞻基以手指比画盘子,划去四周边缘,说道:“你叫人将我所划之处裁剪下来,再让工匠将这些银子熔化,用来镀在这中间部分的背面。”

周忱:“………”

听闻此言,周忱顿感心疼,这些银子是他近日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足够一家三口一年的口粮。

这太孙倒好,一句话便要将其全部融化。

张了张嘴欲言,最终无奈作罢。

虽觉可惜,但转念一想,这或许也算是贿赂了这位太孙,心情稍安。

带着银子与盘子,周忱找到一位工匠叮嘱一番。

工匠接过银子与盘子即刻动手。

过程并不复杂。

毕竟银的熔点不高,仅九百余度,烧制玻璃的炉子皆用煤炭,并配以鼓风机,炉内最高温可达千六七百度。

几乎银子刚投入,便见其变红,迅速融为红色液体。

玻璃器皿的操作大同小异,当温度升至一定高度时,玻璃逐渐变得柔软,只需简单剪裁,朱瞻基所指之处便被精准地去除。

未等玻璃冷却,周忱紧接着展开新一轮娴熟操作,在玻璃表面均匀覆上一层融化的银。

整个过程流畅自如,堪称一气呵成。

起初朱瞻基以为需耗费大量时间,没想到仅十几分钟便已完工。

若非熔化加热占去不少时间,恐怕速度还能更快。

待器皿冷却,周忱捧着焕然一新的盘子返回。

与初见时不同,此刻他面露几分惊异,似有意外发现。

走近朱瞻基,他递过两件背面镀银的盘子,语气中透着些许诧异:

“太孙,请看,纤毫毕现!”

朱瞻基接过后,这件可称为镜子的物件并未使他表露过多情绪。

毕竟结果早在预料之内。

凝视镜中愈发英俊的自己,朱瞻基满意地点点头。

不得不承认,尽管当时铜镜质量尚佳,但与玻璃镜相比仍显逊色。

且不论制作铜镜所需的时间成本,单就铜的本色而言,成像便会略显暗黄。

犹如黑白旧照与彩色新照的区别。

前者虽能展现人形,却掺杂着铜特有的色泽。

而后者无论色彩还是形态,都近乎完美还原。

“不错!”

朱瞻基审视一番,颇为满意。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工匠的手艺着实不俗。

耗时虽短,但这镜子竟无丝毫瑕疵。

甚至还在银面上雕饰了简单的花纹。

几天前,他曾许诺母亲要送份特别的礼物。

如今总算兑现承诺,另一面也可用来取悦家中*。

思索片刻,朱瞻基从怀中取出几枚金豆递给周忱:

“这是赏你的!”

毕竟使用了他的银子,朱瞻基深知周忱为人清廉,这些银子想必来之不易。

自然不能白白收受。

周忱本正在打量那面玻璃镜,忽见朱瞻基甩来一颗金豆,亦是一怔,伸手接住便急忙揣进怀里,笑言:“多谢殿下恩赐!”

这金豆的价值远胜他那些散碎银两。

他稍作称量,仅这几枚,竟抵得上十几两银子。

按照当下的金银换算,这些金豆足以兑出七八十两银子。

回头想想,他居然白赚七八倍之利,心中顿生悔意,暗忖若早知如此,今日带多些银两,没准这金豆袋都会归他所有。

朱瞻基含笑说道:“莫只顾谢我,里面也有工匠们的份额,待会儿你替他们分发,每人给一二百文便是。”

“太孙仁慈,臣代众匠工谢过殿下的恩典!”

周忱听罢立刻恭敬应答。

玻璃厂人丁稀少,匠人不过五十有余。

即便人人二百文,总计也不过十两银子,他尚能余下六十余两。

朱瞻基稍作停顿,继而道:“说到此事,我还漏了一桩,须贺你才是!”

周忱闻言满心困惑,近来有何喜事?

他思来想去,除了终日守在皇庄,再无其他大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