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义摇摇头,对朱瞻基的手腕颇为欣赏。
他还有很多话没说出口。
这位皇太孙不过入朝半个多月,却已令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俯首帖耳。
就连身边的这位小兄弟,也偏向了太孙殿下。
今日这一场戏,让他多少都和太孙殿下沾了些关系,正如夏原吉所说,他也算是上了一条船。
兵部尚书金忠自不必提,他本就是太孙的坚定支持者。
不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六部之中最为关键的吏部、户部、兵部,便已被这位太孙牢牢掌控。
剩下的礼部虽寒酸,刑部虽干瘪,工部亦无足轻重。
“行了,各司其职吧。
太孙殿下既已将咱们推入局势,再想抽身已是妄想。
既然我们并无异议,也该让底下的人明白。”
夏原吉淡然一笑。
“这种事,还需你来提醒?”
蹇义翻了个白眼,忽然想到什么,猛地转身问夏原吉,“对了,你何时站到我身后去了?”
“哈哈哈,无妨。
哦,对了,户部还有些事未办妥,先行告退!”
夏原吉敷衍一句,拔腿欲走。
蹇义听罢,气得胡须直颤。
当时只觉夏原吉的动作微不足道,如今细想,岂能不知他的用意?正是这一小步,让他此刻如此被动——本是他与夏原吉一同觐见太孙,现在却成了他带着夏原吉前往。
主次分明之间,意义迥异。
这不是明摆着给他贴上太孙的标签吗?
要知道,乾清宫绝非隐秘之地。
此事若传扬开来,他即便跳进黄河也难以澄清。
看着夏原吉远去的身影,蹇义叹息一声,低声说道:“你这一退,可为太孙殿下扫平了不少障碍啊。”
……
乾清宫之事,蹇义与夏原吉离开后不久便传遍朝野。
南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因在殿前失仪,触怒监国太孙,被投入诏狱。
身为四品官员且掌管国子监,此消息迅速在监生中传播开来。
毕竟这些监生或多或少都与李时勉有师生之谊。
“平日里李祭酒温文尔雅,今日怎会在殿前失仪?”
南国子监的一间教室里,几名监生得知消息后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知人知面不知心,这话出自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两位大人之口,断然不会有错。
我实在没料到李祭酒竟然是这般反复无常的小人!”
“陈兄,关于祭酒大人的品行,我们做学生的不宜妄加评论。
但此事绝非小事,据说他反对太孙殿下设立皇家医学院,可是我不明白,按流传的消息来看,太孙殿下分明已接受了他的建议,为何他又忽然改口,转而支持太孙殿下的计划呢?”
被称作陈兄的那人听后眉头紧锁,愁容满面地说道:
“我并不在意皇家医学院是否存在,医术再精湛,终究登不上大雅之堂。
可如今李祭酒的态度反复无常,太孙殿下对整个国子监都失望了,甚至有意创立南北皇家学院。
你们想想,若南北皇家学院建成,我们这些国子监的学生又该如何自处?”
他越说越气,愤愤地叹了口气道:
“祭酒大人真是糊涂啊!”
“我对这个所谓的皇家医学院略知一二。
据说前几天坊间就有传闻,太孙殿下打算创办一家医学院,旨在为天下培育更多良医。
一方面规范郎中的行为,防止一些假冒伪善之人坑蒙拐骗、害人性命;另一方面解决百姓就医难的问题;再者便是培养优秀医生以照顾朝廷中的老臣。
这些都是善举,祭酒大人反对实属无理。
但太孙殿下尊敬他身为国子监祭酒,是我们的楷模,因此非常重视他的意见。
只是……唉……”
他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原本太孙殿下已答应祭酒大人的要求,谁知现在他自己却反悔了,这种做法激怒了太孙殿下。
殿下担忧祭酒大人的学生会受到他的影响,这也是为我们的将来考虑啊!”
“还有件事,你们或许不清楚。”
听到这里,众人的好奇心顿时被勾起,急忙追问:
“是什么事?”
“太孙殿下创立南北皇家学院的目的,并不是要取代南北国子监,而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也是为我们好。
当时太孙殿下引用了一句孟子的话:‘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
’他的意思是,如果国子监缺乏竞争,就会安于现状,失去上进的动力,所以太孙殿下才决定设立南北皇家学院,将其作为国子监的竞争对象。”
“不仅如此,听说太孙殿下打算设立一项名为奖学金的项目,两院成绩突出的学生每年都有机会获此殊荣!”
“竟有这样的传闻?”
听到这话,一群监生立刻精神一振。
他们能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哪个没有几分政治眼光。
一听说这奖学金是授予表现优秀的学生,这些人立刻意识到其中的潜在价值。
钱多钱少倒在其次,关键是得到了这个奖学金,不就等于证明了自己的优秀吗?
日后若是担任地方官职,这些经历将成为珍贵的政治资源。
“自然不会假,这奖学金据说是从皇室私库拨出,谁能获奖,说不定名字就会被皇上记住,一旦被皇帝留意,那可是平步青云的好事啊。”
众人的话题逐渐偏离主题,原本在谈论李时勉,后来却集中在奖学金上。
毕竟谁都清楚,如今的李时勉已经彻底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