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周忱(2 / 2)

杨士奇刚答应完,又犹豫片刻,再次行礼道:“太孙殿下,说到顾佐大人,臣这儿刚好有他昨日递交的一份奏折。”

说完,他迅速从桌上取来折子递给朱瞻基。

待朱瞻基展开细读,杨士奇补充道:“这件事还跟新近问世的报纸有关。

自从报纸发行以来,太孙殿下调遣的锦衣卫使应天秩序显着改善,顾佐出于好奇外出巡查时,在几个平民区意外发现多处房屋损毁。”

朱瞻基眉头微蹙,追问:“具体有多少房子倒塌?有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京城乃天下之根本,每一件关乎民生的小事,皆需谨慎对待。

即便只是一点细微的变化,也可能引发巨大的波澜。

前些时日,难民潮涌入此地,已是令人头疼。

朱瞻基费尽心力才妥善安置了他们,可不曾想,接踵而至的是连片房屋坍塌的事件。

若仅是一两处倒也罢了,世间万物皆有定数,意外难以避免。

然而,杨士奇话中之意显然并非如此。

“目前已有七八十间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大部分不过是围墙或屋檐之类,因年久失修,加之近期应天连续降雪与狂风,致使其倒塌;而严重受损的也有三十几间,伤亡人数接近五十。”

稍作停顿后,杨士奇续道:“经顾府尹调查,平民居住区仍存大量类似状况的建筑,一旦遭遇强风大雪,后果不堪设想。”

朱瞻基听罢眉头微蹙,意识到此事并不简单。

应天府历经岁月洗礼,留存诸多古旧宅邸。

尤其平民聚居之地,长期被忽视。

偶发几起房屋垮塌,往往无人过问,即便有人因此丧生,也多是草草埋葬了事。

毕竟,平民区住的尽是贫苦之人,既无利益可图,又缺乏影响力。

能在这一时代替他们发声的官员,实属罕见。

从杨士奇的表情来看,哪怕是他这样的人,若非朱瞻基提及顾佐的名字,恐怕也不会主动关注这件事。

毕竟眼下,饿死的难民比比皆是,雪灾频发,房屋坍塌屡见不鲜。

至于其他官员,则更是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早已习以为常。

思索片刻,朱瞻基嘱咐道:“今后但凡涉及百姓安危之事,无论大小,均须优先处理。”

杨士奇听闻此言,顿时警觉起来,明白这是朱瞻基对他提出的警告,遂立即表态:“臣领命!”

“嗯。”

瞧见杨士奇的态度,朱瞻基满意地点点头,继而说道:“另外,让顾佐着手启动钦差事务,并从应天开始清查此类房屋的数量及各街道巷弄的通行状况,将数据详细记录,整理成文呈报。”

杨士奇正欲领命,朱瞻基却又加了一句:“对了,杨士奇,你亲自去把工部左侍郎周忱请来,我有任务交给他。”

“遵旨!”

杨士奇听见朱瞻基吩咐他亲自去召周忱前来,心中不禁暗自苦笑。

这位太孙殿下虽未直言,却已用最温和的方式点醒了他。

让一位内阁大学士去做寻常差事,分明是在提醒他不要忘了根本。

细思之下,杨士奇亦觉此事自己确有失察之处。

稍作沉吟,他便恭敬地行礼道:“臣杨士奇,谨遵太孙殿下教诲。”

“嗯,去罢。”

朱瞻基应得轻描淡写,转而埋首处理事务。

周忱闻讯即刻赶来,虽对杨士奇亲自召见感到诧异,但依旧毕恭毕敬地向朱瞻基请安。

朱瞻基抬眼瞧着他那身新制的绯色官服,语气含笑说道:“这颜色衬你,比从前更添几分气度。”

周忱听罢连忙称谢,言辞间满是感激。

由五品升至三品,不仅是职位上的跃升,更是身份与地位的显着变化。

这身新衣不仅彰显了他的成就,更承载着太孙殿下的厚望。

如果非要以一句来概括绯衣与青衫的不同,或许就是“气质上的高下立判”

吧?

几句简单的客套之后,朱瞻基借着给周忱赐茶的机会,稍作寒暄,加深彼此间的情谊,随后便直入主题:“近来在工部,还习惯否?”

周忱听闻询问,急忙笑着回道:“多谢太孙殿下挂念,一切都挺顺利。

黄尚书对我多有提携,同僚之间也没有刁难,我的指令他们都能及时执行,各类事务也处理得井井有条。”

朱瞻基听罢点点头,对周忱能在工部迅速站稳脚跟感到满意。

不过这中间离不开朱瞻基暗中支持。

即便如此,工部虽位阶不高,却是六部之一,黄福的能力不容小觑。

若无真才实学,哪怕朱瞻基替周忱撑腰,他也难以如此快速地融入其中,更有可能被黄福利用。

然而周忱此言显然表明,他已经掌控了工部的核心权力。

所谓一应事务处理妥当,分明是在向朱瞻基暗示:您交给他的任务已完成,今后若有事需要安排,尽可交付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