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听着,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觉得儿子对百姓还算尽心,这一点与自己很相似。
做人不可忘本,百姓才是根基,凡事都要想着他们。
尽管嘴上这么说,但必要的训诫还是要有的。
朱高炽思索片刻后说道:“虽然你的想法很好,但你怎么说服那些勋贵卖掉土地呢?他们把土地看得比命还重,尤其是应天的土地,岂是你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卖的?即便同意卖,又能卖出多少地?够安置多少难民?那些土地真的能满足需求吗?”
朱瞻基笑了笑,觉得这事没什么难的。
毕竟他的皇庄已经有一万多亩了,只是这些地暂时用于建温室大棚,未来工业区建起来肯定还得拆除。
因此他愿意花大价钱买这些土地,反正现在不缺钱。
买下勋贵们的土地,随着应天的发展,将来必定增值。
至于他们肯不肯卖,朱瞻基压根没放在心上。
他转向傻爹,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说:“这就要靠您出面了。
您可是太子殿下,他们见了您,总会给几分薄面。
况且他们手里土地不少,也清楚几年后皇帝会迁都顺天府,这边的产业太多反而麻烦,随便卖点就够帮很多难民渡过难关了。”
朱高炽听后又好气又好笑:“说了这么多,原来你是想让我当说客,我读了半辈子圣贤书,你现在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要我去干商贾之事,这不是毁我名声吗?”
“到时那些功臣贵戚怎么看我?满朝文武又如何看待我?就连你祖父也会怎么想我?”
朱高炽说着便扭过头去,冷哼一声,“这事你别指望我去,你现在虽说是监国太孙,但那些功臣贵戚总不至于驳你的面子。”
朱瞻基见父亲面露不悦,忙赔着笑脸安抚道:“父亲,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那些远道而来向应天求援的难民啊。
这是咱们朱家的江山,这些难民都是我们的子民,他们信任咱们才一路奔波到应天,难道您真的忍心看着他们在街头挨饿受冻?”
朱高炽哼了一声,依然沉默不语。
朱瞻基察觉到父亲的态度有所动摇,立刻也双手抱胸,说道:“父亲若执意不管,那我们也就不理了,干脆过些安逸日子算了。
以后就做个太平王爷,反正我还有这么多兄弟,祖父若是看重我们一家,您不妨从中挑一个有潜力的好好栽培,将来让他登基便是。”
“你这是存心要气死我!”
朱高炽听到儿子这番消极的话,眉头紧锁,转过身来。
什么叫他儿子多?还要再挑一个培养?这话要是传到祖父耳朵里,怕是第二天就得重新考虑废立太子的事,甚至可能直接把汉王推出来。
朱瞻基听罢,嘿嘿一笑:“父亲,您这想法未免太狭隘了。
您只顾及朝堂和功臣贵戚的看法,却没想过百姓的感受。
那些难民又如何看待您?”
“而且,等您帮这些难民改善生活后,祖父看见这些政绩,他又会怎么看待您?”
朱高炽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小子就是皮痒了,尽会说些花言巧语哄骗你爹!”
朱瞻基无语……
自家父亲这是跟狗过不去了吗?
不过前几天他还让张懋去找那只捣蛋的狗,不知道现在找着没有?
至于母亲那里,他已经交差了,找了一只白色波斯猫,如今母亲喜欢得不得了。
这波斯猫果然如传说中一样,自唐朝以来就被皇室贵族当作宠物饲养,果然是温顺乖巧,一举一动都透着优雅,真是个有“品”
的家伙。
如今自家的老母亲走到哪都要抱着那只猫,哪怕是在织毛衣或打麻将的时候,也要让两个伶俐的小侍女在一旁时刻陪伴。
这样的生活,要是放在未来的世界,准能让不少情趣爱好者羡慕死了。
这就是典型的“人不如猫”
系列啊!
朱高炽完全不知道此刻他的儿子正在盘算着给他找条活泼的小狗的事呢。
他内心正为要不要向那些功臣贵族买地的事纠结着,越想越觉得惭愧,觉得自己对不起那些圣贤书里的教诲。
可一想到儿子提到的那些流民,他又不得不应承下来,还得帮儿子去买地。
想到自己似乎吃了亏,朱高炽的脸色就阴沉下来。
朱瞻基没搭理他,继续在温室里查看情况,检查完毕后,便开始让人直接播种。
黄瓜、苦瓜、茄子、空心菜,甚至还种了些莴苣。
嗯,这里的莴苣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生菜,而是泛指莴笋、油麦菜以及生菜。
长见识了吧?
不过莴苣这种植物确实历史悠久,大约公元五世纪就传入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