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孔缙(2 / 2)

你想不想听听朕这边的情报,看看对你所言有何解释?”

孔缙抬起头直视朱棣,梗着脖子说道:“臣愿知详情!”

“好!”

朱棣微微一笑,往后靠了靠椅背,展开手中的密信,却不去看孔缙,直接朗声念道:

“十一月十七日,应天流言四起,谓监国太孙朱瞻基欲兴立皇家医馆,招揽天下良医,扬我国医术之名。”

“礼部郎中赵友德听闻此事后,于夜间造访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二人密谈逾一时辰。

期间赵友德以重*之,李时勉终应允,*陷害太孙。”

“次日,李时勉于朝堂以流言质询朱瞻基。

因李时勉乃国子监祭酒,素来德高望重,太孙多次好言解释,然李时勉执意坚持,太孙顾及身份,未加反驳,且许诺为其立报,让李时勉署名作证,声称将与太子朱高炽合办报纸,借祭酒之名宣扬此论。

李时勉大惊失色,恐事态传布四方,致己身败名裂,旋即反悔。

太孙怒其出尔反尔,斥其为伪君子,将其囚禁诏狱。”

朱棣读毕这段话,轻轻点头,这才将目光转向跪伏在地、面色微变的孔缙,微笑说道:

“争权夺利,翻云覆雨,收受贿赂,孔缙,这便是你说的贤能?”

“这……”

孔缙听罢,脸色渐渐阴沉下来。

他对李时勉之事所知甚少,仅知李时勉起初反对太孙建医馆,后来却又改口。

这般前后不一,显然透着蹊跷,他自是不信。

李时勉为何会忽然转变立场,实在难以理解。

至于什么报纸之类的事,他更是从未耳闻,更别提广而告之了。

朱棣看他神色变幻,却不急躁,接着说道:

“嗯,再讲讲你所谓的小人,比如户部尚书夏原吉,他倒是没什么特别,只是近来,你所谓的这个小人,竟与太孙联手,把盐价压至每斤五十文,令百姓皆可买得起盐食用。”

“还有蹇义……”

朱棣略一停顿,忽然意识到蹇义虽与太孙有所接触,但并无太多显着政绩,顿觉无趣,便转而说道:

“罢了,还是说夏原吉好了!”

朱棣边说话边摘下手上的手套,在孔缙面前挥了挥,问道:

“你该对这个东西有所了解吧?据说如今民间不少贫困人家都靠它筹得了过冬的粮食。

就连朕的军队,也打算给每位将士配备一副,让大家即便在寒冬里也不至于冻伤双手。

这些东西……据说是你口中那个夏原吉迷惑太孙所弄出来的!”

“这……”

孔缙一听此言,顿时满脸惊愕。

他从应天而来,自然知晓手套与新盐之事。

但他在应天买到的可是售价高达五十两银子一斤的雪花盐,怎会知晓什么五十文一斤的黄盐呢?

至于手套,这明明是北方来的布商发明的啊!

什么时候变成户部负责的了?

而且还是专门为军队准备的?

朱棣一边说,一边看着跪在地上欲言又止、面露慌乱的孔缙,笑道:

“说吧,朕听着。

朕很想知道,像夏原吉这样做了这么多事的人,在你嘴里却成了蛊惑太孙的小人?或者……”

朱棣顿了顿,缓缓说道:“或者,你又是被谁指使?受了谁的命令?拿了谁的好处?然后仗着孔家在读书人中的些许声望,跑到朕面前来构陷朕的功臣?”

“你究竟有何居心?”

朱棣话音刚落,多年*之气突然弥漫开来。

他冰冷的眼神紧紧盯着跪在地上的孔缙,仿佛视其为死人一般。

随着他话语落下,营帐中原本围观的将领们立刻屏住呼吸,纷纷跪下一大片,齐声喊道:

“皇上息怒!”

说着话,便有人站出来,对着孔缙破口大骂:“你这混账东西,老子早就看不惯你们这些只会摇头晃脑的酸秀才了。

太孙殿下搞出的新盐和手套,你们有什么贡献?一点本事没有,只会挑三拣四。

有种的话,咱们出去较量一番,只要你能让我受伤,老子就服你!”

这话一出口,犹如按下启动键。

这里是军营大帐,不是朝廷议事之地,这群大老爷们向来只信拳头硬的道理。

有人带头后,立即就有其他人附和:

“算我一个,要是他打得过我,我就承认他是条汉子!”

“呸,你们这些废物,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只要他敢脱了衣服跟我出去,我就认他是条汉子!”

“胡说八道,若他真敢跟我一同出去,那在我眼里便是条硬汉了!”

众人不知怎的,渐渐偏离主题,全都热议起了孔缙算不算个男子汉。

孔缙听那些粗犷的汉子说得轻浮,还让他脱衣示众,心中实在难忍这羞辱,涨红了脸,手指颤抖地怒指众人道:

“你们这般放肆,全是有损斯文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