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工厂(2 / 2)

这里是太子府的皇庄,平日由太子府派来的太监管理。

前几天朱瞻基从母亲那里要来这座皇庄后,便交给周忱负责。

皇庄虽名为庄,实际上更像是一个不小的小镇。

只是里面的住户都是属于皇庄的庄户。

这些庄户有的是把田地献给皇庄的农民,有的则是原本就没有土地的人。

平时他们不仅要在庄里耕作,农闲时还要承担其他杂役。

相比一般的农夫,这些佃户所承受的剥削显然更多。

然而,与皇家庄园相比,这终究是皇室的财产。

与其他一些庄园相比,这里的情况倒还算是好很多。

朱瞻基骑在马背上,身后跟着大批锦衣卫护卫。

周忱在他身旁,为他牵着缰绳。

正值隆冬,落叶飘零,大片土地*在外,但部分种植着油菜的土地看起来长势颇佳,一片翠绿,点缀在田野之间。

朱瞻基心想,待到春天,这里的景致定会美得令人陶醉。

这时,周忱在一旁说道:

“殿下,我到达时统计了一下,目前这个村庄约有四百户人家,总计一千二百五十七人,其中五十岁以上的有两百三十人,四十岁以上的有一百四十七人,妇孺占五百四十人,其余均为青壮年!”

朱瞻基听后看向周忱,若他没算错的话,一千二百多人中,青壮年大约只有三百余人,仅占四分之一左右。

这样的比例,有些家庭甚至没有一名成年男子,要想过上好日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将目光投向这些佃户,或许是首次见到这么多锦衣卫。

这些佃户的眼神中明显流露出戒备和忧虑。

朱瞻基猜测,他们可能把他们一行人当作朝廷的官员了。

在这年头,百姓对官员总是心存几分惧意。

对此,朱瞻基并不感到意外,沉思片刻后对周忱说:“若无意外,此处将来会全部改建成工厂。

不过你接管这个村庄后,这些佃户不必被驱逐,有些事情可以交由他们来做,并按他们完成的工作给予报酬。”

“全部改建为工厂?”

周忱闻言有些惊讶。

“没错,全部改建为工厂,我打算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汇聚各类工厂的地方!”

两人继续交谈,走了一会儿,大约十分钟,便抵达了周忱选定的地方。

这个地方位于河湾处,地势非常平坦。

朱瞻基的目光落在河湾上,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他对周忱说道:“选得不错,就定在这里吧!”

他又指着眼前的河湾道:“靠近河流的地方,先划出大概一千亩地,若庄稼受损,到时按受损数量,对佃户予以适当补偿。”

朱瞻基说着,从怀中取出两张设计图递给了周忱,“这是我绘制的建筑图,一个是纺织厂,另一个叫玻璃厂,上面标出了需要注意的细节。

你拿着这些图去找工部的工匠们,按我的规划大致建造,不用追求美观,但必须确保建成的房子宽敞、牢固、实用。”

“臣遵命!”

周忱毕恭毕敬地接过图纸,仔细浏览一番后,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

见状,朱瞻基笑了笑,说道:“难得出来一趟,陪我再转转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嘱咐你。”

他挥了挥手,示意身旁的锦衣卫拉开安全距离。

待锦衣卫退至十余米外,朱瞻基下马,活动身体后看着周忱笑道:“户部已着手派人去草原采购羊毛,大约一个月后,首批羊毛便会运抵应天府。

这件事由你负责,功劳少不了你的份,我想夏原吉到时候也会向户部举荐你。”

周忱听罢,并未显出任何情绪波动,而是拱手恭敬反问:“殿下之意是?”

“和聪明人交流果然省心!”

朱瞻基笑着点头,接着道,“我的意思是让你调入工部。”

“工部?”

周忱有些疑惑,本以为这位皇太孙提及此事,是要安排自己进入吏部或兵部。

毕竟他是夏原吉推荐给朱瞻基的人,属于所谓“太孙党”

的一员。

若进了吏部或兵部,对他的仕途发展显然大有裨益。

吏部掌管官员升迁,兵部则主管军事,二者均为六部中的关键部门。

而工部呢?

工部在整个六部中权责最小,地位也最低。

仅需看看现任工部尚书黄福的处境便知一二。

靖难之时,自家那位皇帝爷爷为使起兵更显正当,曾列出二十九名奸党名单。

很不幸的是,黄福名列其中。

黄福反应迅速,在朱棣攻入应天之际立刻主动归降。

朱棣为收服人心,保住了他的性命,并让他留任工部尚书一职。

否则,这个职位可能早已易主。

然而即便如此,黄福的日子也不好过,毕竟做贰臣并非易事。

朱瞻基有意将周忱调入工部,目的是想借此削弱黄福的权力。

日后许多事务需工部协助,若工部尚书不属于自己的心腹,终究难以称心如意。

“我猜你心中一定有不少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