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迁都顺天(2 / 2)

夏原吉倒是很直接,谢过之后便一屁股坐下。

他资格老,自然随性些;而一旁的周忱则规规矩矩地坐着。

待二人落座,朱瞻基转头对周忱说道:“你就是周忱?我昨日听夏大人讲,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本想着亲自登门拜访,可惜昨日本兵部金尚书病重,耽误了些时间,只好让夏大人把你带来。”

夏原吉在一旁听得嘴角抽搐,他怎么没印象这位太孙殿下昨日提到过要亲自拜访的事呢?

看着朱瞻基一本正经地说这些明显不靠谱的话,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他几乎以为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

周忱初入乾清宫时颇为紧张。

他只是刑部的一个员外郎,官职不大,相当于从五品。

平时按规矩,他只有在每月大朝会时才有机会上朝。

可是以往大多由太子监国,朝会很少开,朝廷大事通常在乾清宫商定,所以他还是头一回踏进这个地方。

之前他还疑惑,身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为何要带他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前来。

此刻听到朱瞻基的话,他立刻明白了,心里也激动不已。

这可是大明未来的皇太孙,换句话说,他就是未来的皇帝啊。

自己这样的小官,居然能被未来的皇帝重视,甚至有意去拜访,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不管这事真假与否,这话出自皇太孙之口,便代表了一种对国之栋梁的态度。

听完后,周忱既惊喜又惶恐,连忙起身,深深鞠躬,语气谦逊而不失礼节地说道:

“能蒙殿下看重,已是臣的福分,岂敢劳烦殿下亲临寒舍?若有差遣,请尽管吩咐。”

“嗯。”

朱瞻基看着周忱的态度,很是满意。

无需多言,一句“若有差遣,请吩咐”

便已足够表达诚意。

这个人确实懂得如何表现自己。

朱瞻基心中默默地给周忱贴了个标签,随后笑着说道:“好,快坐下,别拘束。

今天找你来,是有件事想听听你的看法,若你没问题,这事就交给你去做!”

周忱听后恭敬地说道:“殿下请讲。”

朱瞻基瞥了一眼旁边的夏原吉,本想让他开口,可夏原吉却摆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朱瞻基无奈,只好说道:

“前几天,我向皇上提议收购草原上的羊毛,借此减少牧民养马的数量,此事已获皇上批准,由我和户部共同负责。

但这事牵涉甚广,不仅需要派人去草原收购羊毛,还需有人将这些羊毛处理妥当,编织成毯子或衣物等物。”

朱瞻基简略地介绍了事情背景,看着周忱说道:“所以,我让夏大人请你过来,是因为听说你在财税方面见解独特,想听听你的想法。”

最后一句是朱瞻基看了资料上对周忱的评价后的感想。

周忱是永乐二年的进士,虽现于刑部任职,但当年考中的文章对财税有独到之见。

朱瞻基认为,这也是夏原吉推荐周忱的原因。

毕竟财税与户部紧密相关,有这样的人才,夏原吉自然不会让他埋没在刑部。

收购羊毛?

周忱闻言蹙眉沉思片刻,才看向朱瞻基道:

“殿下之意是通过收购羊毛,促使牧民增多羊群,减少马匹数量?”

“正是。”

朱瞻基点头答道。

“草原牧场有限,只要我们愿意收购羊毛,牧民见有利可图,自然会增加羊群,而羊群增多而牧场不变,牧民必然减少其他牲畜。”

周忱思索了一会儿问道:“臣之前曾在应天的集市见过胡人售卖毛毯,只是这东西气味浓烈,制作费时费力且价格昂贵,所以鲜有人问津。

想必殿下手中已有去除羊毛异味的方法了吧?”

“不错。”

朱瞻基点头,他料到周忱会想到这一点,连夏原吉都猜到了,被夏原吉推荐的人若想不到这点,恐怕夏原吉也不会推荐给他。

“若是如此,此事确实可以一举两得,不仅能减少牧民养马,还能大有收益!”

周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说道:

“然而此中有几件难事。

一是即将北伐瓦剌,草原诸部必定对大明之人严加防范;二是商队赴草原购羊毛的安全难以保障;三是若骤然大规模收购羊毛,恐会惹得草原人起疑。”

听到周枕所言,朱瞻基对他更是刮目相看。

俗话讲得好,一个人的主意总有局限,两个人一起谋划就更周全,三人商量起来事情就好办多了!

经周枕提醒,朱瞻基也意识到其中的问题还真不少。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略作思量后便说:

“这都不是什么难题。

北伐不过是针对瓦剌人,我们可以与其他部落照常贸易。

至于安全问题,我们可以让牧民自行将羊毛运至边境交易就行!”

朱瞻基说完,瞥了眼夏原吉,接着说道:“此事还得仰仗夏大人。

烦请夏大人替朕拟一道奏疏,请求开放边关互市,到时候双方就在互市上交易便是!”

朱瞻基话音刚落,夏原吉立刻应承道:“臣遵旨!”

“嗯,这样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了!”

朱瞻基见夏原吉答应下来,继续说道:“若大量收购羊毛会引起草原人的怀疑,那我们就告知他们朕打算迁都顺天的消息。

顺天冬季寒冷,我们需要收购大量羊毛,正是为了迁都顺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