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小鼻涕(1 / 2)

小鼻涕领旨,不一会儿便有人将三张小桌与凳子搬了进来。

这举动令三杨颇为困惑。

杨士奇作为三人中资历最深者,开口问道:“不知太孙召我们前来所为何事?”

“莫急,天寒地冻,三位大人先坐下,我去让人给三位奉上热茶暖暖身子。”

朱瞻基拦住了还想说话的杨士奇,待小鼻涕端茶上来后,才笑着说道:“三位大人的威名,我早有耳闻,常听家父称赞诸位皆有宰辅之才。

今日召各位前来,确是有政务上的问题,想向三位请教。”

朱瞻基边说话边转身,从御案上抓起一堆兵部的奏折,彬彬有礼地放到杨士奇的桌上。

来回几趟,等御案上的奏折全被搬到了他们各自的桌前之后,

朱瞻基才长舒一口气,坐回小凳子上,挥挥手示意人送上笔墨纸砚,笑着说道:

“几位大人,请吧。”

“这……”

三杨互相对视,看到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一时竟有些不知所措!

虽说是内阁大学士,平时皇帝有事也会找他们商议,

但这样直接把所有奏折摊给他们,他们还是头一回遇到。

一时间都有点傻眼了。

“殿下,这个……好像不太妥当吧?”

杨士奇皱眉看着杨荣和杨溥,他们都望着他,等着他的意见。

无奈之下,只能期待地看着朱瞻基开口。

“什么不妥?”

朱瞻基装作不解,看向三人问道:

“三位大人都是大学士,有事找你们商量,难道还有错不成?”

“这……”

杨士奇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话虽如此,但皇帝找他们,也总得有点具体的问题吧?

可这位太孙呢,直接把所有事情一股脑丢给他们了。

看着朱瞻基悠哉地端起茶杯,慵懒地靠在椅背上,

三人心中明镜似的,这哪是什么找他们商量,分明是太孙想偷懒。

“诸位,动手吧。”

杨士奇摇头叹息,勉强扯出一丝笑容,和其他两人坐下,提起笔开始处理事务。

杨荣和杨溥对视一眼,也无可奈何地点点头。

“这才叫当领导嘛,有事下属办,没事……嗯,没事喝茶!”

朱瞻基惬意地抿了一口茶,瞟了一眼低头忙活的三杨,心里美滋滋的。

有了他们的帮忙,事务处理效率提高了不少。

杨士奇、杨荣、杨溥分别提供建议,朱瞻基负责盖章。

遇到他们各自拿不准主意的时候,就会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时候才会由朱瞻基来做最后裁决。

如此一来,既让朱瞻基免受繁琐政务困扰,又能提高办事效率,三杨的经验也远胜于他。

批阅后的奏折,提出的建议皆合情合理,朱瞻基看后也不禁心生钦佩。

------------

“太孙殿下,这是刑部的一份奏折,涉及抄没纪纲府邸后女眷的处置办法!”

杨士奇手持一份奏折走到朱瞻基面前,双手呈上。

朱瞻基瞥了一眼杨士奇递来的奏折,想起那些被纪纲夺走的秀女,以及多年来以各种手段纳入府中的女子,眉头微蹙。

杨士奇说道:“经刑部核查,纪纲府中的女子多为无辜之人,包括那些年幼的孩子,其中年轻女子共有一千三百二十四名,孩童四百二十一人。”

稍作停顿,他又说道:“这些孩童尚好处理,宫内每年需补充太监,若这些孩童出身清白,也可送入宫中替代。

但这些女子……”

杨士奇说着叹了口气,显得颇为无奈。

朱瞻基并未急于定夺,反问:“过去这类事是如何解决的?”

杨士奇答道:“以往若是家眷便发配,无辜者则放归。”

朱瞻基点头询问:“你们有何意见?”

“若依往例,自然放归即可,只是………”

杨士奇迟疑不定地说:“此次人数众多,而这些女子一旦放归,结局多半不佳,很多人甚至会在路上选择自尽。”

“所以我们的想法是,能否与户部商议,从抄没纪纲家产的资金中拨出一部分,建座寺庙,把她们安置在寺内。”

朱瞻基听后看向杨士奇,放下奏折问道:“这都是我父亲的意思吧?”

杨士奇闻言苦笑着点头:“太孙明察。”

朱瞻基看着杨士奇坦承此事,有些无语,自己这父亲真是仁善至极,连纪纲府中的女眷都顾及到了。

要是换了别人,或许早被质疑居心叵测了。

毕竟纪纲府中的女眷,大多是从皇帝选秀时被他截留的,容貌气质无一不是顶尖之选。

当然可以。

这里有一个重新表述的版本:

---

朱瞻基略微思索后,并未直接应允,而是转向杨士奇问道:“北伐军中的医者人数究竟几何?”

杨士奇稍作思考,回答说:“共计一百四十人,其中包括三位太医院随行御医,其余是一百三十七名普通医官。”

“如此之少?”

朱瞻基听后眉头微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