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即便不上朝,文武百官每日总要前来点个卯,就跟现代打卡一样,缺勤可是会被记过的。
“太孙殿下,夏大人可能还在清点赃罚库呢。”
话音未落,只见夏原吉面带红光走进乾清宫。
果然是说曹操曹操到。
权臣纪纲已死,
若论满朝文武谁最高兴,非夏原吉莫属。
当从纪纲家中抄没的金银财宝充盈入户部时,夏原吉仿佛重获新生,腰不痛了,腿也不酸了。
笑容挂满了整张脸,走路也比从前更精神了。
有了钱的户部和缺钱的户部完全不一样。
有了这笔财富,朝堂之上,其他部门见到夏原吉的态度比对待亲爹还要热络。
就在这一刻,夏原吉刚踏入乾清宫,那些正忙碌于各自事务的六部官员便立刻停下手头工作,纷纷上前与夏原吉寒暄。
朱瞻基注意到,这些人此刻的热情远超他进门时的表现。
“臣户部尚书夏原吉拜见太孙殿下!”
寒暄完毕后,夏原吉快步走到朱瞻基面前,呈上一份奏折,施礼之后才将其递给朱瞻基,并说道:
“太孙殿下,这是从纪纲府邸抄出的全部财物,经户部昼夜核算,扣除古玩字画,总值约白银亿两。”
“你们辛苦了!”
朱瞻基接过奏折浏览一番,随即交还,向身旁的小宦官示意,说:“去,为夏尚书奉茶设座。”
“遵命!”
小宦官领命而去,很快就有内侍送上茶水与座椅。
待夏原吉坐定,朱瞻基挪了挪身子,自己也搬了个小凳子挨着他坐下,轻轻碰了碰夏原吉,笑道:
“夏大人,户部如今可是宽裕得很哪?”
朱瞻基笑容可掬,热情四射,与刚才他进宫时六部官员的态度如出一辙。
不过似乎模仿得并不十分到位,夏原吉对此毫无反应。
这老家伙历经世事,朱瞻基刚一笑,他便大致明白了对方的目的。
慢条斯理地饮了一口茶,放下杯子后,夏原吉直视朱瞻基,缓缓伸出一根手指:
“太孙殿下,关于收购羊毛的事,老夫可以拿出一百万两。”
“夏老儿,你也太小气了吧,我冒着得罪皇上的危险扳倒纪纲,你就只给这么多银子?”
夏原吉话音刚落,朱瞻基的脸色就沉了下来,气呼呼地竖起两根指头道:
“两千万两,你也清楚,羊毛虽便宜,但若想速见成效,至少得要这个数。
否则牧民见不到收益,就不会有养羊的动力。”
太孙殿下,这是夜不收数年前侦查草原时整理的人口数据。
以瓦剌和鞑靼两部为主,按探查情报来看,草原总人口约六百万,减去部分奴隶后,普通牧民约两百万。
若每户牧民饲养十只羊,则草原上的羊群应在两千万只左右,加上一些贵族的羊群,总数不会超过五千万只。
朱瞻基接过夏原吉呈上的折子翻阅,越看神情越复杂。
这份折子里的内容涉及草原人口与牲畜数量的统计,虽有几处模糊之处,但在此时能够做到如此详尽已是难得。
难怪人们常说这老先生是大明的财神爷。
这几*还正琢磨着如何筹措资金,这位大人竟已将潜在合作对象的情况摸得*不离十。
夏原吉停顿片刻接着说道:
太孙殿下,据我所知,在草原地区羊毛并非珍贵之物,一头羊的价格不过一两银子。
即便五千万只羊全部连毛收购,所需费用也超不过五千万两银子。
要是仅针对羊毛收购来推动牧民养羊,区区五百万两银子便足够。
太孙殿下,这交易可以敲定,就五百万两!
夏原吉听完这话愣住了,自己刚才只是粗略估算了一下,什么时候答应这个数字了?
刚想开口解释,却见朱瞻基已经起身离开座位,重新坐下后立刻写下一张调拨银两的凭证交给身边的小鼻涕,让他转交给夏原吉,并说道:
这是调拨款项的凭证,羊毛收购一事必须尽快落实,五百万两银子一点都不能少,尽快筹备好,此事关系到大明未来对草原的战略布局!
夏原吉接过凭证,看到上面明确写着的五百万两银子,再听朱瞻基提及国策大事,顿时明白朱瞻基提出的两千万两银子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恐怕这五百万两银子都已经超出朱瞻基的心理价位。
不过既然朱瞻基执意如此,他也只能苦笑着行礼道:
臣遵旨!
行了,这件事就说到这里,我们来谈下一桩买卖吧!
见夏原吉应允,朱瞻基满意地笑了。
“下一次交易?”
---
夏原吉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