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初掌政务,北征之际,尔等需辅佐太孙处理事务,凡事听从太孙安排。”
“臣等遵旨谢恩!”
逐一吩咐完毕,朱棣神情平静,淡声宣布散朝。
群臣跪送皇帝,礼毕后,朱棣目光扫过前方的朱瞻基,未发一语便转身离去。
“唉……”
朱瞻基拍了拍衣摆,搀扶着父亲往殿外走。
一路上不断有官员上前与太子寒暄问候。
朱高炽亦礼貌回应。
“大侄子,多日不见,你这口才见长啊。”
出了奉天殿,不知何时朱高煦带着朱高燧也凑近过来。
朱瞻基闻言微笑,不失礼仪地道:“怎敢比肩叔父,有您这位善于辞令的二叔在前,侄儿岂敢失了体统?”
朱高煦被朱瞻基不留情面地顶撞,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朱高炽圆脸微颤,随即镇定下来,正色训斥朱瞻基:
\"咳咳,你这孩子总是跟你二叔胡搅蛮缠?巧舌如簧是用来形容你二叔的吗?你怎么能把你二叔当作那种花言巧语、讨好他人的小人呢?赶紧的,别再闹腾了,要是让人看见了多不好。
\"
朱高煦冷着脸,听罢朱高炽的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他绕过朱瞻基,径直走到朱高炽面前,指着朱瞻基对朱高煦说道:
\"太子殿下,您瞧瞧,您瞧瞧,就连这个孩子今天在大殿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了,您心中可还有我这个人?若是您心中没有我,那换个说法,您心中可还有皇上?\"
\"唉,老二,你……\"
朱高炽刚想开口,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忙忙地跑来:
\"太子殿下,汉王殿下,**殿下,太孙殿下,陛下有旨意,命几位即刻前往乾清宫。
\"
几人一听,顿时愣住了。
朱高煦反应迅速,立刻从怀中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袋子,里面装满了金豆子,倒出来递了过去。
小太监伸手接过后,脸上的笑意明显加深了几分,压低声音对朱高煦说:
\"汉王殿下,陛下今日心情极佳!\"
这一句点到为止,说完后还不忘催促另外三人:
\"太子殿下,汉王殿下,**殿下,太孙殿下,快些吧,陛下还在等着呢!\"
\"唉,快走吧!\"
朱高炽这才回过神来,摆摆手示意朱瞻基跟着他。
\"爹,您慢点!\"
朱瞻基扶住脚步有些急的朱高炽。
朱高煦和朱高燧见状,立即跟了上去。
一路上谁都没有说话,只是朱瞻基偶尔瞥一眼朱高煦怀中的袋子。
刚才他已经比较过了,发现朱高煦的那个袋子明显比他的鼓得多。
送东西的时候,果然是像娘说的那样,是一把一把地给。
不像自己,一颗一颗地给。
\"唉,看来还得更加努力才行啊!\"
生活艰难,朱瞻基忍不住叹息。
------------
乾清宫内。
朱棣换了宽松的衣裳,手里拿着一本奏折看得津津有味。
寝宫里不知何时摆好了巨大的沙盘,一些兵部的官员正在上面摆放着各种地形模型。
朱瞻基他们四人进去后行礼完毕,整齐地站在了一排。
\"嗯,都到了?坐下吧!\"
朱棣看完手中的奏折,忽然放下,环视众人一眼,仿佛刚注意到他们,随即招手让旁边的太监搬来小凳子。
待四人坐定,他又示意准备文房四宝。
朱瞻基疑惑地眨眨眼,朱棣这时冷冷地看着他说道:“小子,十策必须完整,朝堂那算是一个,剩下九个你即刻写下,若我睡醒前你未完成,便去诏狱补完再交上来。”
朱瞻基震惊,顿时觉得压力山大,这岂不成了变相的小黑屋?不就是断章嘛,至于这样吗?后世那些更帅气的读者顶多寄点刀片,作者还能借此发财,怎么到你这儿,连小黑屋都得有?
在这里写完,这不是为难我吗?朱瞻基刚想推辞,却被朱棣打断,训斥道:“唤朕为皇上,哪来这么多废话,少学你爹那一套!”
朱瞻基无奈,这无良爷爷分明是先吓唬儿子,现在又来对付孙子。
要不是了解他的性子,还真会被吓到。
见朱棣不让称祖父,朱高煦幸灾乐祸,笑道:“爹,何必为难这孩子,他什么都不懂,既没上过战场,也没去过边疆,能写出什么来?他懂战争吗?”
他虽看似为朱瞻基说话,实则句句带刺,不断贬低。
朱瞻基听得直翻白眼,这二叔果然好骗,情商这么低,难怪被耍得团团转。
朱瞻基懒得理他,向朱棣拱手道:“祖父……皇上,十策不用写,我直接口述就好。”
“嗯,说吧。”
朱棣没多想,以为他在偷懒,点头应允,又对朱高炽说:“太子,替太孙记录。”
“儿臣领旨!”
朱高炽晃晃悠悠地走到桌案前,摆弄着笔墨。
旁边无人理睬的朱高煦自觉没趣,闷闷地抱着手,傲气十足地坐回小凳子。
朱瞻基瞧着笑了笑,起身来到众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