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利中谁属(2 / 2)

临安不夜侯 月关 1454 字 18小时前

二十五里,好马疾驰,到了这个距离,马力开始疲惫,速度会降下来。</p>

但,下一驿铺已至。</p>

驿铺中的驿卒听到鸣铃声,就会直接派人骑上马,在驿站门前等候。</p>

金、银、铜急脚递的铃声不同,驿铺派出的接应马匹和驿卒等级也不同。</p>

等上一站的驿卒到了,直接马上交接,就像是四百米接力赛的交接棒,绝不浪费一点时间。</p>

杨沅就裘皮儿一案的侦破结果,正式上了奏章。</p>

同时,他还附了一本。</p>

查办裘皮儿案,是他奉旨此去利中的原因。</p>

但所有钦差,赴地方公干,都负有为天子体察民情、了解地方的义务,是可以就所见所闻加上所感,向天子上书的。</p>

在杨沅附的便报到了临安。</p>

奏章上详细说明了潘泓岳因何作乱,杨太尉如何被杀,他们又是如何迅速夺回城池,稳定了利中局势。</p>

因为是联名奏章,陈涿生把所有署名人的功劳都不厌其烦地提了一遍。</p>

其中重点提到的就是杨沅的功劳和时寒的功劳。</p>

最后,便是利州中路所有军政大员,众口一词请求官家,委任杨沅接替杨政军职,节制利州中路。</p>

赵璩看罢,轻轻一拍额头,着哇,我怎么没想到可以让杨沅身兼二职?</p>

?ttā n?¢〇</p>

亏得利中文武大员们提醒了我。</p>

沈该看罢,却是长眉微微一皱,隐隐有些不安。</p>

杨沅昨日上书,一副公心模样,向朝廷请旨,派遣一位能臣镇守利中。</p>

今日,利中文武大员便异口同声地向朝廷举荐杨沅。</p>

这其中……</p>

作为一个文臣,对于武将,他有着本能的防范心。</p>

武将并不意味着只是军伍中成长起来的将领,而是泛指一切掌握着兵权的将领。</p>

不管他是什么出身。</p>

他是进士出身也好,武人出身也罢,皇亲国戚、没卵子的太监……</p>

不管他原本是什么身份,只要他兵权在握,拥有了造反的本钱,那就必须防范。</p>

何况,杨沅此时正在南郑城,他和南郑文武大员们难道没有商量过如何善后?</p>

如今这一唱一和的,给谁看呢?</p>

魏良臣比沈该的对外态度更加激进一些,所以对杨沅也就更欣赏一些。</p>

饶是如此,他同样感觉不安。</p>

他也认为,所有执掌兵权的人,都该加以防范,防范他不可节制的那一天。</p>

不过,他倒不认为刚刚赴潼川府上任一年的杨沅,有这个能力拥兵自重。</p>

他担心的是,杨沅好大喜功,自以为可以节制利中诸军,更顺利地完成朝廷的整顿西军计划。</p>

可实际上,反被那些利中兵痞所利用。</p>

杨沅资历太浅,能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将?</p>

利中的文武大员们众口一词拥戴杨沅,只怕就是担心朝廷派一个他们糊弄不住的重臣过去,以后不能为所欲为吧。</p>

一念及此,魏良臣与沈该两位宰相算是殊途同归了。</p>

他们心中都打定了一个同主意:“杨沅,不可兼任利中之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