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观道:“我临安府已经派了仵作去过枢密院,两具尸骨也已带回临安府,这两名仵作,现在可以拨归杨佥宪听用。”</p>
杨沅笑道:“多谢刘兄!”</p>
刘以观淡笑道:“理应如此,不必言谢。”</p>
当下,乔贞和刘以观就告辞离去。</p>
二人回到临安府衙,乔贞站在都厅门口,略一沉吟,对刘以观道:“刘监州,此事要不要和张监州说一声?”</p>
刘以观道:“事发于枢密院,查办的是都察院,此事已经沸沸扬扬,张监州应该已经有所耳闻。</p>
你我似乎不便郑重相告,那样似乎有怀疑他的意思,恐怕会令他不快吧?”</p>
“有道理!”</p>
乔贞爽快地颔首道:“事务繁忙,那本官就先去处理公务了。”</p>
刘以观见他匆匆而去,不由一怔,恍然大悟后啐了一口,悻悻地道:“滑不溜丢,泥鳅一般,刘某一个不小心就上了你的恶当。”</p>
转过身正要走,忽然记起在枢密院所见的情景,刘以观不禁微微眯起了眼睛:</p>
“枢密院那两具尸体,不会真和张宓有关系吧?若真有关系,此人倒是有些不可貌相了……”</p>
……</p>
杨沅回到自己的签押房,寻思带个监察御史一同前去。</p>
他刚一说明情由,卢承泽便抢着道:“我跟杨佥宪去。”</p>
他是探花郎,虽不及杨沅的状元光环,却也很是耀眼。</p>
再者,其他监察御史都知道他和杨沅的同年关系,却不知道两人的关系实际上并不好。</p>
因此一见他已经开了口,大家自觉争不过,便都闭口不言了。</p>
杨沅道:“好,你们继续整理原御史台卷宗,卢御史,咱们马上去枢密院。”</p>
二人各骑了一匹马,快马加鞭直奔枢密院。</p>
门房老秦还认得杨沅,一见他来,连忙热情地打声招呼。</p>
杨沅倒也没有架子,和老秦信口开了句玩笑,这才和卢承泽走进门去。</p>
眼见杨沅堂堂状元出身、佥都御史,当朝侯爷,长公主的丈夫,竟跟一个卑贱的门子有说有笑,卢承泽暗暗鄙夷。</p>
杨沅熟门熟户,直奔他当年痛殴张宓的宣旨院。</p>
宣旨院在杨存中的吩咐之下已经一分为二,挤压出了一半的空间给“雀字房”。</p>
原宣旨院和雀字房之间,将再砌一道高墙进行隔断,此时还只是挖了一道长长的墙基。</p>
墙基这边的馆阁屋舍,都归雀字房。</p>
有些屋舍因为正处于墙基中间,则一方一部分。</p>
这个时代的房子一般不盖对称的房间数,基本都是单数,这是为了方便区分出一套房屋的主次。</p>
这套充作勘印房和存储房的建筑是七间式的一套房子。</p>
地上挖的墙基是从左边第三间房的墙壁处开始的,显然将来墙头砌起来,那边三间要归宣旨院使用,这边四间归“雀字房”使用。</p>
刘商秋一见是杨沅来了,便露出了古怪的神气。</p>
他倒不是因为杨沅主持此案而惊讶,而是因为想起了姐姐。</p>
六姐自从参加了杨沅的婚宴,相思病更严重了,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傻笑。</p>
刘商秋是看在眼里,愁在心上,他知道这事怨不得人家杨沅,可难免还是心生怨尤。</p>
杨沅见了刘商秋,道:“尸体是青阳兄发现的?”</p>
刘商秋发牢骚道:“我原本只想带兵,郑都承偏要让我来执掌雀字房。</p>
我这一挖,好家伙,直接就挖出两具尸体来。也不晓得这其他几堵墙里头会不会也有东西,这叫人怎敢放心署理公务。”</p>
杨沅道:“你不放心就把它彻底拆了,重新翻建几间房不就行了。”</p>
刘商秋道:“英雄所见略同,我正要如此。杨枢相原还不肯呢,直到我说我自己掏钱,他才不吱声了,真是岂有此理。”</p>
杨沅摇头一笑,上前检查了一番那堵发现尸体的夹墙,问道:“临安府的仵作可有什么发现?”</p>
刘商秋神情一肃,道:“夹墙里是一个年纪不到三旬的小妇人,一个五六岁的幼童。幼童是被扭断了脖子而死,妇人是被掐断了喉咙窒息而死。”</p>
杨沅道:“看这墙壁的痕迹,砌了不少年头了,尸体不是新近被杀的吧?”</p>
刘商秋道:“临安府仵作说,死者被害,再藏于此,已经有六七年了。”、</p>
“当时何人是宣旨院院长?”</p>
刘商秋脸上涌出古怪的神气,道:“张宓。”</p>
杨沅想了一想,道:“这屋子原本是用作勘印的地方,所以死者未必就和张宓有关。”</p>
“对!”刘商秋随口应和着,却一副“我不信你不会公报私仇”的模样。</p>
杨沅白了他一眼,道:“这勘印房平时使用的多吗?”</p>
刘商秋向一个人招了招手,对杨沅介绍道:“此人是勘印房主事徐洪诚,他们的事儿我不清楚,你直接问他好了。”</p>
那人跑到近前,刘商秋道:“徐主事,这位你也认得,他现在是都察院佥都御史,奉命勘查此案,有话要问你。”</p>
那位徐主事当初是见过杨沅当着枢密使的面儿痛打张宓的。</p>
这等狠人,现在跟他作对的死的死垮的垮,他倒是越升越高了,难免心存敬畏,便向杨沅点头哈腰地一笑。</p>
杨沅道:“徐主事,这勘印房平时使用的多吗?”</p>
徐主事道:“需要勘印东西的时候,可能就要日夜赶工,忙碌的很。</p>
不需要勘印东西的时候,可能一个月两个月也不用开启一回。”</p>
杨沅又问:“你在宣旨院做事多久了?”</p>
徐洪诚道:“下官任职于宣旨院快十年了。”</p>
杨沅道:“一直在勘印房?”</p>
“不不不,调来勘印房刚满五年。”</p>
“勘印房上一任主事呢?”</p>
“三年前调江陵府公安县任主簿去了。”</p>
“勘印房自十年前至今,所有官员、吏员、执役,你给我列一个名单来。</p>
谁人负责什么,官职是什么,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都要一一列明。</p>
还有,在此期间,何时修缮过这套房子,由谁主持修缮的,这么多的砖头泥沙运入,不会没有记录吧?表格法会用吗?”</p>
“会会会,现在枢密院都用此法进行各种事项的统计。”</p>
“好,快去,我一会离开时就要带走!”</p>
那徐洪诚松了口气,连忙一溜烟地跑开了。</p>
杨沅从那破开的大洞里走进勘印房去,刘商秋也跟了进去。</p>
里边的东西已经搬空了,但仍有浓重的墨臭味,原本是青砖的地面现在也看不出本色了。</p>
刘商秋小心翼翼地走着,见杨沅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不时敲一下墙壁,跺一脚地面,不禁提心吊胆起来。</p>
“二郎,你……这是在看什么,不会下边真的还藏有尸体吧?”</p>
杨沅随口道:“我只是勘察一下罢了,你不是要把这里拆了重建么,还担心什么。”</p>
杨沅从勘印房里出来,看看墙基那边三间房,道:“那三间拨给宣旨院使用了?”</p>
刘商秋道:“不错。这房子原本就是宣旨院的,是枢相把这边划给了我们而已。”</p>
杨沅对卢承泽道:“你去写几张封条,把这勘印房包括那边的三间房,所有门窗全部封了。</p>
没有本官允许,封条贴上之后,任何人不得再进出。”</p>
卢承泽答应一声,便去准备封条了。</p>
他知道杨沅和张宓有私怨,如今自告奋勇地跟来,就是想看看杨沅会不会刻意针对张宓。</p>
这种事就算有,也不足以扳倒如日中天的杨沅,但黑材料可不就是一点一点积攒的么。</p>
杨沅打发走了卢承泽,便对刘商秋道:“走,趁着还没封存,咱们去那边三间房里瞧瞧。”</p>
刘商秋又唤来宣旨院勘印房的一个人,勘印房出了这么大的案子,一时间人人自危,那人也显得非常乖巧,生怕自己受了牵连。</p>
一听杨沅吩咐,他便取了钥匙,乖乖地打开了门户。</p>
雕板、印床、油墨、毛刷、纸张……</p>
由于这些东西原本摆放在七间房里,现在集中到了三间房,所以里边的空间比较局促。</p>
刘商秋好洁,一见这般情形,就不往深里走了。</p>
杨沅里外转悠了一圈,这里敲敲墙壁,那里跺跺脚下,都是实心的,没有发现什么异状。</p>
杨沅正要走出去,忽然嗅到一抹熟悉的气味,不由心中一动,又站住了脚步。</p>
他的目光缓缓看向墙角的一张木制的工作台,那上边各种油墨染料涂抹的非常肮脏,台上还摆着几只油墨桶。</p>
杨沅走过去,凑到那些油墨桶前,挨个儿地嗅了嗅,又盯着那染料板一样五颜六色的工作台,弯下腰去嗅了嗅。</p>
他嗅到了一股很奇特的油墨味儿,那味儿和老苟叔从“李巧儿绣坊”采集来的油墨样品非常相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