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阳光将窗棂的影子斜斜钉在青砖地上。叶徽用棉布蘸着米醋,小心擦拭刀柄上的缠金丝。x光机安静地立在墙角,这是他三天前托医学院老同学弄来的设备。刀柄末端的铜箍有些松动,轻轻旋转后盖能取下——里面藏着个蜡封的铜管。
铜管内是一卷泛黄的油纸,展开后显出四句偈语: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叶落归根终有日,刀藏星图见真宗。\"
笔迹苍劲如松,与叶家族谱首页的题字一模一样。叶徽的指尖抚过\"见真宗\"三字,突然想起父亲曾说过,叶氏一脉本是北宋太医局提举后裔,\"真宗\"年间因献\"延年丹方\"获罪...
窗外忽然传来翅膀扑棱声。一只信鸽落在窗台,腿上绑着细竹筒。叶徽解下筒中的纸条,上面只有潦草一行字:\"锈末含锑,可解百毒——吴\"。这位医学院的吴教授,果然检测出了他昨日送去的神秘锈屑成分。
子时的更鼓从远处传来时,叶徽正在暗室调试x光机。刀身在射线照射下逐渐透明,显示屏上浮现出细如发丝的线条。调整焦距后,那些线条渐渐组成一幅微缩地图:蜿蜒的山路通向三棵古松环绕的半月形池塘,正是前世叶家后山的禁地。地图角落标注着\"甲字库\"三个小字,旁边画着个古怪符号——像极了针灸铜人上标注\"气海穴\"的标记。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父亲临终前说的\"叶氏宝藏\",竟是藏在祖宅地下的医书秘典。那些被倭寇焚毁的《青囊经》残卷、华佗失传的\"麻沸散\"配方,或许都还...
\"咔哒\"。
院中传来的轻响让叶徽浑身紧绷。他反手将刀塞进古琴暗格,袖中银针滑至指尖。月光透过窗纸,将窗外人影的轮廓映得清清楚楚——那人正俯身捡拾他白日里刮下的锈屑,动作娴熟得像在采摘名贵药材。
叶徽故意碰倒案头瓷瓶。\"哗啦\"一声脆响中,黑影受惊窜起,腰间闪过一抹银光——那分明是另一把绣春刀的刀鞘!更令人心惊的是那人腾挪时的步法,竟与叶家祖传的\"踏雪无痕\"轻功有七分相似。
次日寅时,叶徽用蒸锅熏软刀柄末端的封蜡。当银针挑出那颗米粒大的蜡丸时,窗外突然掠过一阵怪风,将案头油灯吹得明灭不定。化开的油纸上,除了那四句偈语,背面还显出极小的一行字:\"锈为药引,雪夜归宗\"。
胡同口传来汽车引擎声。透过窗缝,他看见首长的黑色奥迪缓缓停稳。后座车窗降下,老人手中把玩的物件在晨光中闪着冷光——正是昨夜黑影遗落的绣春刀鞘。
叶徽缓缓抚过刀刃上的星图。现在他明白了,这把刀不是礼物,而是钓饵。但究竟谁才是咬钩的鱼?他望着镜中自己锁骨处越发明显的青筋,忽然想起快递员那句\"霜降前要落雪\"——或许这把刀里藏着的不仅是秘密,更是救命的药引。
刀架上,绣春刀的锈迹正在晨光中诡异地泛出金红色,像极了当年父亲咳在帕子上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