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拍卖会的赝品(1 / 2)

嘉德拍卖行的预展大厅灯光柔和,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沉香气味。叶徽站在入口处,目光扫过展厅内三三两两的藏家与顾问。他今天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立领西装,衬得身形愈发挺拔,左手腕上戴着一枚古朴的青铜腕表——那是他在古董市场偶然所得,表盘上刻着模糊的篆文,与他的气质莫名契合。

玻璃展柜前,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调整一幅绢本画作的角度。叶徽走近,看见展签上写着:《明 仇英 松溪论画图》,起拍价八百万元。

他的视线在画面上停留片刻,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这位先生,需要我为您讲解吗?\"

一位穿着藏青色套裙的女士走了过来,胸前别着\"首席鉴定师 周芮\"的名牌。她约莫三十五六岁,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克制,手指修长干净,指甲修剪得极短,是常年接触文物的人特有的习惯。

叶徽微微摇头:\"不必。\"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画作上,右手不自觉地摩挲着左腕的表带。周芮注意到这个细节,视线在他腕表上停留了一瞬——那绝不是现代量产的款式。

\"您对这幅画有研究?\"她问,语气中带着专业人士特有的试探。

叶徽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西装内袋取出一只黄铜放大镜。镜框上细微的磨损痕迹显示,这不是拍卖行提供的工具,而是私人常用的物件。

周芮挑眉。在数字化鉴定普及的今天,还坚持用传统方式看画的人,要么是固执的老派藏家,要么是真有本事。

叶徽的放大镜停在画作右下角的山石处。\"斧劈皴的笔触不对。\"他忽然说,声音很轻,却让周芮浑身一紧。

她凑近了些:\"哪里?\"

\"这里。\"叶徽的指尖虚点在玻璃上方,\"仇英的斧劈皴应该是'干笔擦出,力透纸背',但这幅画的皴法太湿了,像是刻意模仿却不得其法。\"

周芮从口袋里取出自己的放大镜,仔细查看叶徽指出的位置。几秒钟后,她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

\"还有题跋的用纸。\"叶徽继续道,\"明代书画家多用'澄心堂纸',纹理细腻,墨色入纸后会有特殊的晕染效果。这幅画的题跋用纸纹理太粗,明显是清代的仿品。\"

展厅的灯光忽然变得刺眼起来。周芮直起身,不动声色地环顾四周。几位藏家正在不远处交谈,其中那个穿藏蓝色西装、侃侃而谈的中年男子,正是这幅画的送拍人——荣宝斋的总经理赵岩。

\"您确定?\"她压低声音问。

叶徽收起放大镜:\"七成把握。如果能看画背的裱工,能提到九成。\"

周芮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展柜边缘。作为首席鉴定师,她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如果这幅\"仇英\"被证实是赝品,不仅会影响拍卖行的声誉,更可能牵扯出一系列法律问题。

\"我需要更确凿的证据。\"她说,\"单凭肉眼判断,董事会不会叫停拍卖。\"

叶徽沉吟片刻:\"预展结束后,画作会存放在哪里?\"

晚上七点,拍卖会准时开始。

叶徽坐在后排角落,看着一件件拍品顺利成交。当《松溪论画图》被推上展台时,现场的气氛明显热烈起来。灯光下,绢本泛着柔和的旧色,仿佛真的穿越了五百年时光。

\"Lot 219,明代仇英《松溪论画图》,着录于《石渠宝笈》...\"拍卖师的声音回荡在大厅里,\"起拍价八百万元,每次加价五十万...\"

竞价很快突破千万。叶徽注意到赵岩就坐在第三排,每当有人举牌,他的肩膀就会不自觉地绷紧,右手频繁地调整领带结。

\"一千两百万!还有更高的出价吗?\"拍卖师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

就在这时,叶徽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红外扫描已完成,确认命纸接缝异常。董事会紧急会议中。——ZR」

叶徽唇角微勾,回复道:「检查画心左下角衬纸的纤维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