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峨眉佛影:一炷心香照禅台(1 / 2)

峨眉佛影:一炷心香照禅台

峨眉山麓的报国寺里,百年银杏的落叶扑簌簌落在香炉里。师傅坐在偏殿廊下,用竹筷拨弄着香灰,火星子溅在他满是老茧的手上,像极了他讲经时眼里的光。

一、拜佛三问:你拜的是什么?

清晨的第一炷香升起时,有香客捧着金元宝往功德箱里塞,硬币相撞的声音惊飞了檐角的鸽子。师傅望着那人佝偻的背影,忽然开口:“世人拜佛,常问三问——何时富?何时贵?何时消灾?却不知佛前最该问自己三问。”

我侍弄着供桌上的莲花,等他往下说。

“第一问:你供的是真金白银,还是真心?”他用香灰在石桌上画了个元宝,“当年梁武帝问达摩‘我造寺度僧,有何功德?’,达摩说‘实无功德’。为何?心若求名求利,供金供银不过是交易。”

“第二问:你拜的是泥塑金身,还是自心?”他指了指殿内的普贤像,“有人对着佛像磕头如捣蒜,转头却对家人恶语相向。佛在《楞严经》里说‘将心求法,法即心法’,心不净,拜破头皮也枉然。”

“第三问:你求的是佛渡你,还是你渡人?”他往香炉里添了把香灰,“观世音菩萨为何成‘大慈大悲’?因他‘千处祈求千处应’,把‘求佛’变成了‘应求’。世人总想着‘佛赐我福’,却不想‘我为众生种福’。”

二、礼佛之要:把最好的自己献出去

暮鼓晨钟里,师傅教我打扫佛堂。他说扫落叶要“从心扫起”——先扫净供桌角落的灰尘,再扫阶前的落叶,最后把垃圾倒入寺后竹林的 post 堆。“莫小看扫地,”他用竹帚画出个圆弧,“每片落叶都是众生,扫时要轻,倒时要恭,这叫‘敬物如佛’。”

有香客抱怨:“我每天上香,为何生意还不顺?”师傅递给他一块抹布:“去擦擦文殊菩萨的莲花座吧。”香客擦完三遍,额角渗出汗来,师傅才说:“你看,菩萨没帮你擦座,是你自己擦净了心。心若蒙尘,佛光照不进;心若清净,处处是佛光。”

他带我去看后山的放生池,池子里的乌龟总把脑袋缩在壳里。“世人求佛‘保佑’,就像这乌龟躲在壳里。”师傅扔下面包屑,乌龟探出头来,“真正的礼佛,是像乌龟伸头觅食——把自己敞开,去接佛的智慧,也把自己献出去,喂饱众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