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彤艳开场白说了很多,接续道:“从古老的民谣到激昂的交响乐,从悠扬的民族风到动感的流行乐,音乐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连接着古往今来无数颗热爱生活的心。
就像此刻我们即将接触的古筝,这古老的乐器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它的每一根琴弦都像是历史的诉说者,弹奏出的旋律宛如穿越时空的呢喃,带我们走进古人的生活,体悟他们的喜怒哀乐。古代文人雅士,在庭院中抚琴弄弦,琴声与花香、月色交融,寄托着他们的情思与抱负。而如今,我们依然能从古筝的音韵中,捕捉到那份跨越千年的雅致与深情。
希望在这堂课上,大家都能用心去感受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让音乐成为你们生活中永不落幕的美好篇章。”
张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原本就坐得不太安分的他,此刻更是猛地举起手,身子也跟着往上蹿了蹿,大声问道:“顾老师,这堂音乐课,您是想教我们弹古筝,还是要为我们弹奏一曲呢?”
顾彤艳嘴角含笑,轻声道:“这堂音乐课可不止这些,我还想看看同学们的表现。”
同学们听了,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坐在前排的刘芳眨了眨眼睛,脸上满是不解;后排的王明和田浩则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
张华继续追问道:“顾老师,看我们什么表现啊?”
顾彤艳神秘一笑:“先卖个关子,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你们对古筝了解吗?”
同学们纷纷微微摇头,纷纷表示不了解。
顾彤艳点了点头,开始耐心地介绍起来:“古筝,是夏国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啦。最初,它的形制较为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演变。在秦朝时,古筝就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到了唐宋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无数文人墨客为其赋诗作词。”
说着,顾彤艳走到黑板前,手指在电子屏幕的触摸板上轻点,一张古筝的高清图片出现在屏幕上。
图片中,古筝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琴弦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琴身的雕花精美绝伦。
“大家看,” 顾彤艳指着图片说道,“古筝的琴弦众多,一般有二十一弦。从右至左,琴弦由细到粗,音高也逐渐降低。最右边这根最细的琴弦,发出的声音最为清脆明亮,就像清晨山林中鸟儿欢快的歌声;而左边最粗的琴弦,声音则深沉浑厚,仿佛是古老城堡中传来的低沉钟声……”
她一边讲解,一边走到古筝前,伸出右手,食指轻轻搭在最右边的琴弦上,手腕微微用力,轻轻一挑,那清脆的声音瞬间在教室里响起,犹如水滴落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接着,她又将手指移到最左边的粗弦上,用大拇指重重地一劈,低沉的声音传来,让同学们的心头都为之一震。
“在弹奏古筝时,我们主要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大指,通过托、劈、抹、挑、勾、剔等指法来拨弦发声。” 顾彤艳说着,开始逐一演示这些指法。
她先示范了“托”的指法,右手大指微微弯曲,从琴弦下方自外向内拨动,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
“这个‘托’,就像是轻轻托起一片羽毛,要轻巧而有力度。”
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有的还不自觉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
接着,她又演示了“劈”,大指从琴弦上方由内向外反向拨动,声音比“托”更为厚重。
“劈的时候,力度要集中,就像劈开一块木头,但又不能过于生硬。”
顾彤艳一边讲解,一边反复演示着这两个指法,让同学们有更直观的感受。
随后,她演示了 “抹”,中指自左向右轻拨琴弦,声音柔和婉转;“挑”,食指自右向左挑弦,声音明快活泼;“勾”,中指自右向左勾弦,音色饱满;“剔”,无名指自左向右剔弦,清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