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解决危机(1 / 2)

在得知工坊的纺织机被破坏,布料也出现严重问题,整个工坊陷入混乱,生意岌岌可危后,苏妙和君逸尘顿时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丝毫不敢有片刻懈怠,当即雷厉风行地投入到解决危机的行动之中。两人带着一群威风凛凛、训练有素的王府侍卫,步伐急促且坚定,气势汹汹地冲进工坊。那架势,仿佛带着千军万马,要将整个工坊彻彻底底地翻个底朝天,把隐藏在暗处的所有问题都毫无遗漏地揪出来。

苏妙仿若一位经验老到、目光如炬的侦探,她的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不放过工坊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她蹲下身子,仔细地查看纺织机的每一处零件,伸手触摸着每一匹布料,感受其质地的细微差异。突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伙计,那伙计神色慌张,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眼神不停地闪躲,还老是偷偷地往角落里张望。苏妙心中顿时警铃大作,立刻不动声色地给君逸尘使了个眼色,那眼神中传递着疑惑与警惕。

君逸尘与苏妙相处已久,对她的每一个眼神都心领神会。他迈着大步,气势十足地走到那伙计面前,猛地一巴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大声喝道:“说!是不是你干的好事?” 那声音犹如洪钟般震耳欲聋,震得桌子上的茶杯都剧烈地跳动起来,仿佛也被这强大的气势所震慑。那伙计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得双腿一软,“扑通” 一声直接跪在了地上,身体不停地颤抖着。

“王爷饶命啊!我…… 我错了!” 伙计吓得脸色惨白如纸,声音颤抖得如同秋风中飘零的落叶,带着无尽的恐惧与懊悔。在君逸尘严厉的审问下,他终于像竹筒倒豆子般,将受同行指使,偷工减料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原来,那些在京城经营多年的老牌纺织商家,因嫉妒王府纺织工坊的迅速崛起,生意蒸蒸日上,抢走了他们不少客源,便给了这伙计一大笔银子,让他在布料制作过程中偷梁换柱,以次充好,还指使他散布各种谣言诋毁工坊,说工坊的布料易褪色、质量差,对人体有害等等。

苏妙和君逸尘掌握了这些确凿的证据后,并没有被一时的愤怒冲昏头脑,立刻声张出去。他们深知,光解决这一个小小的伙计,根本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远远不足以平息这场危机,必须把那些造谣者背后隐藏的阴谋和老底都给彻底掀出来。于是,他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兵分两路,展开一场悄无声息却又至关重要的秘密调查行动。

君逸尘精心挑选了几个身手敏捷、如同猎豹般灵活,头脑又极为灵活、心思缜密的侍卫,悄悄地吩咐他们混入那些造谣商家的店铺和工坊。这些侍卫如同隐身的小老鼠一般,在敌人的地盘里小心翼翼地穿梭,每一个动作都极为谨慎,生怕弄出一丝声响。他们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在那些阴暗的角落里,仔细地寻找着蛛丝马迹,收集着每一份可能成为证据的线索,账本、往来信件,甚至是一些不经意间听到的谈话,都被他们一一记在心里。

而苏妙这边,她亲自走进工坊的仓库,在堆积如山的布料中,精心挑选了一批最优质的布料。这些布料色彩鲜艳夺目,仿佛是天边绚丽的晚霞,质地柔软顺滑,如同春日里轻柔的微风。这可是工坊耗费无数心血,选用最上乘的原材料,经过精湛的工艺制作而成的得意之作。随后,她广发英雄帖,凭借着王府的威望和自身的人脉,邀请了一些在京城中德高望重、声名远扬的大夫和纺织专家,这些专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是行业内的权威。

专家们接到邀请后,都对此次事件充满了好奇与关注,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务,从京城的各个角落赶来。他们身着长袍,衣袂飘飘,头戴高高的帽子,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专业的气质,看起来十分专业。苏妙满脸热忱地带着他们来到工坊,耐心且详细地介绍了布料的制作过程和独特工艺,从原材料的筛选,到纺织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再到最后的染色和整理,无一遗漏。专家们听完后,立刻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检测。他们有的手持放大镜,眼睛紧紧地盯着布料的纹理,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瑕疵;有的伸出手,轻柔地触摸布料,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感受它的质地;还有的甚至拿出了一些稀奇古怪、制作精良的工具,对布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那些工具在他们手中灵活地操作着,仿佛是一件件神奇的法宝。

经过一番严谨细致、近乎苛刻的检测和鉴定,专家们经过反复商讨和确认,最终得出了一致的结论:王府纺织工坊的布料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质量上乘,无论是从材质的选用,还是工艺的精湛程度来看,都是难得的佳品。苏妙拿着这份凝聚着专家们心血和权威的鉴定结果,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那笑容中带着自信与欣慰,她知道,这下终于有足够的底气和证据来有力地反击那些造谣者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苏妙和君逸尘带着如山的铁证和权威的鉴定结果,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那些造谣商家的聚集地。这里是京城中最大的一个大型纺织市场,平日里,商家们的店铺鳞次栉比,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可今天,或许是因为众人都隐隐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整个市场都弥漫着一股紧张压抑的气氛,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苏妙和君逸尘昂首挺胸地站在市场的中央,周围迅速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这些人有的是附近的居民,听闻有热闹可看,纷纷赶来;有的是其他商家,好奇地想看看这场风波将如何收场;还有的是王府纺织工坊的忠实顾客,他们对工坊的遭遇十分关心。苏妙清了清嗓子,声音清脆响亮,如同洪钟一般,在市场里久久回荡:“各位,今天我们来,是要揭露一些人的丑恶嘴脸!”

接着,她条理清晰地把那些造谣商家的阴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从如何用金钱诱惑伙计偷工减料,到如何精心策划散布谣言诋毁工坊,每一个细节都说得清清楚楚,仿佛是在讲述一个精心编排的黑暗故事。君逸尘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展示着收集到的证据,那些账本上记录着行贿的金额和时间,信件中透露着他们的阴谋计划,证人的证词更是将他们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这些证据一件件摆在众人面前,如同铁铸的大山,让造谣者无从辩驳。

那些造谣商家站在一旁,脸色一阵白一阵红,犹如打翻了的调色盘,各种复杂的神色交织在一起。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苏妙和君逸尘竟如此厉害,短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这么多铁证。原本还想狡辩几句,可看到这些如山的铁证后,都像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嘴巴张了张,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默默地低下头,不敢直视众人的目光。

苏妙看着他们,义正言辞地说:“你们为了一己私利,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今天,必须给我们工坊一个交代!” 她的眼神坚定而锐利,充满了威严,仿佛是正义的化身,让那些造谣者心生畏惧。

在众人的注视下,那些造谣商家无奈之下,只好乖乖地站出来,一个个低着头,如同霜打的茄子,毫无生气。他们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有气无力地说:“我们错了,我们不该嫉妒王府纺织工坊,不该造谣诋毁他们。” 那道歉的声音里,没有丝毫的诚意,更多的是无奈和不甘。

苏妙可没那么容易放过他们,她目光坚定地接着要求这些商家赔偿工坊的损失,这损失不仅包括因为生意受损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还有为了重新挽回声誉,举办各种活动、邀请专家鉴定所花费的费用。那些商家虽然心疼得要命,毕竟这些银子都是他们辛苦积攒下来的,可在众人的监督和君逸尘的威严下,也不敢违抗,只好咬着牙,极不情愿地乖乖掏出了银子。

这场风波过后,王府纺织工坊的声誉不仅得到了恢复,反而因为苏妙和君逸尘的果断处理和聪明才智,赢得了更多顾客的信任。大家都对他们的公正和勇敢赞不绝口,纷纷表示以后只买王府纺织工坊的布料。一时间,工坊的口碑在京城中迅速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对工坊的产品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