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北线无战事(1 / 2)

六月中旬。

在胜保和李鸿章的带领下。

清兵在山东拔营夺寨,顺风顺水,仿若势不可挡。

他们这支大军,当初是在北京城集结。

大军还特意从北城门处逛了一圈。

仿佛在向百姓们宣告,咱大清兵多将广,区区发匪,轻易灭之。

两边看热闹的百姓很多,其中有不少是来护送自己孩子上战场。

但除了家眷之外,大多数百姓都非常冷漠地看着清军南征。

当日,两宫太后还亲自现身为清军出征壮行。

大军从北京城经保定,河间。然后从冀州出直隶入山东。

如此行军,按道理来说。

太平天国的军队早就应该在山东摆好防御阵型,以逸待劳。

但不知是不是河南战场的原因。

从清军进入山东后,几乎一路毫无阻拦。

见没有阻拦,李鸿章嫌行军太慢。胜保则觉得不该轻功冒进,以免遭到太平军的伏击。

仿佛胜保上一次败仗就在他的眼前。

上层心思不一。

将领们自然更倾向于听从李鸿章的命令。

一是因为胜保还是李鸿章保下来的,于私该听从他的。

二是败保之名流传于军中,军中将领已经不太服胜保的指挥。

三是胜保之前在军中还经常体罚手下将领 。

这几个原因导致胜保于公于私都失去了将领们的信任。

大家更愿意听从李鸿章的命令和指挥。

在清军正在收复山东的时候。

北方广州的英法联军举行了一次大阅兵游行。

阅兵日。

整个广州城都知道了英法联军要阅兵的消息。

百姓们纷纷奔走相告,呼朋唤友想要一睹英法联军的阅兵气势。

阅兵开始的时候,大街两边已经站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们。

这时的百姓已经剪去了辫子,很多人都是光头的形象。

也有许多戴上了圆顶小帽。

看着华夏人这种模样,这种场景。

英法士兵开始交头接耳,忍俊不禁。

“他们是不是全是和尚?我听说东方的和尚全都是剃的光头。”一个法国士兵对着身边的战友说道,手指却指着街道两边的卤蛋头,语气中是明显的戏谑之色。

“现在还正常一点,之前他们头顶的头发一样要剃掉,但是后面会扎一个长长的辫子,真是奇葩的国家。”另外一名士兵是之前就来过的法国士兵,所以见识过清朝百姓留的辫子。

随着一声嘹亮的军号响起。

阅兵正式开始。

法军军乐响起,在法国出征曲《胜利属于我们》的号召下。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法国的军队。

最前面是法军骑马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