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战火纷飞,太平天国的南北两线正在进行决定之战的时候。
苏州仿佛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宛若一片宁静的绿洲。
晨曦初照。
第一缕阳光洒在这片大地上时。
这里已经是一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街头巷尾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家的吆喝声、孩童的嬉戏声交织在一起。
城北有处地方,甚是热闹。
每日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学子。
阳光洒在这处金光闪闪的牌匾之上,甚是耀眼。
牌匾上的名字叫做炎龙讲武堂。
这是苏王为这个讲武堂赋予的名字,希望它能承载住华夏的重担,为华夏陆陆续续,源源不断地培养各方人才。
走进讲武堂,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古老的黄果树。
不知道这棵树是搬植过来,还是它本来就一直生长在这里。
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继续往前走是一个偌大的演武场。
有跑步的操场,还摆放着各种训练用的武器,从锋利的长剑到新式的长枪,从古朴的弓弩到威力巨大的炮具,一应俱全。
再往里走左边就是学堂的讲堂,右边是教员所休息的地方,正前方则是学员的宿舍。
李岚谷现任讲武堂的副校长,他每日都会来讲武堂上课宣讲。
而一日都没来的苏王,确是这演武堂名义上的正校长。
教室里现在正在上课,传来了慷慨激昂的教学之音。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留洋回来的孙茂才。
“文化总该革新的,因为时代在进步。”
“文言文,文雅古朴。华夏几千年的精髓所在,我们自然不该摒弃。”
“但白话文,新学却比误国误民的八股文更加务实。”
“鄙人不才,承蒙苏王器重,曾留洋一段时间,还在苏王的武器公司待过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鄙人真的是大开眼界,短短几个月,彻底颠覆了我几十年所学所见所闻所知。”
“现在华夏已经来到了大变革时代的转折点。”
“诸位同学也有幸降生了这个时间点,来到了咱们这所讲武堂。你们有的是太平天国中流砥柱,有的是新军中未来担负要职的将军,有的是慕名前来的有志之士。”
“我要告诉诸位同学的是:华夏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华夏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你们处在了一个华夏危机的时代,也是华夏变革的时代,更是华夏振兴的时代。”
“看看讲堂黑板上面的几个大字”
“那是苏王献给诸位的。”
“为华夏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我也有一句话要献给在座的诸位。”
“生之炎黄,育我华夏。待之有为,必报中华。”
孙茂才激动地呐喊,传遍了讲堂里的每个角落,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孙茂才所要表达的意思。
他的演讲激昂澎湃,台下讲武堂学员鼓掌声经久不息,大家都被他的演讲所感染。
学员们鼓掌的同时一直望着黑板上方那句标语:
为华夏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台下的学子,大多都是新军被派来学习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后面要入军为政委的。
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有识之士。
其中康达初就是其中之一。
这时康达初举起了手,孙茂才见状微微点头,示意他可以发言。